国家帮扶攒劲 俺们感恩奋进

10.03.2020  19:44

在同心县王团村感受贫困户脱贫精气神

   撂荒土地生了“

  “现在买菜不用出村,这捆芹菜买回去包饺子。”3月8日,记者来到同心县兴隆乡王团村村郊,刚走进一座蔬菜大棚,迎面碰上村民黄玉燕抱着一捆芹菜准备离开。

  大棚里的芹菜已经收割大半。此刻,村民王建红正在埋头收割,妻子帮着归置打包,将割好的芹菜捆扎码放整齐。

  “芹菜长势旺,一座棚能产1万公斤以上。”王建红告诉记者,种菜用的是牛羊粪,走“无公害、无农药残留蔬菜”的路子,每公斤能卖6块钱。

  这座高效设施蔬菜大棚占地960平方米,比普通大棚宽敞不少,里面设定的温度湿度适宜蔬菜生长,由福建省永春县技术人员亲临技术指导,为丰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两年,同心县整合闽宁协作项目资金和地方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450万元,在王团村80余亩闲置土地上建成14座高效设施蔬菜大棚。蔬菜大棚所占土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包过来,再反租倒包给种植大户,让土地租金、务工薪金、年终红金的“三金”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新来源。

  王团村党支部书记张龙耀告诉记者,之前被撂荒不产生效益的土地,现在流转后每亩土地租金500元,18家农户因流转土地户均增收2777元。

  在蔬菜大棚务工,王建红夫妇每天的务工收入超过200元,在家门口就把钱挣了。有了这些蔬菜大棚,全村65名贫困村民能在家门口稳定务工,人均年务工收入达18000元。

王建红在收割芹菜。

  按照规定,蔬菜大棚30%的收入留作后续产业发展,70%的收入用于全村371户常住户的分红。

  除以上“三金”收入外,王团村村集体通过出租蔬菜大棚,每年能获得7万元的收入,进一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目前,高效设施蔬菜大棚中种着芹菜、西红柿、茄子和辣椒,长势都很旺,一茬茬销往临近的同心县城市场,甚至引得外地商贩上门收购,产销两旺。

  脱贫要靠“精气神

  “过去就靠种地,穷得很,一家子住的是箍的土窑……”春日的阳光照进窗明几净的砖瓦房中,张虎耀坐在床边,向记者回忆着过去潦倒日子。新房子建于2015年,共有3间卧室及1间洗手间。在主卧兼客厅中,火炉烧得暖人,绿植长得惹眼。

  张虎耀有个86岁瘫痪在床的母亲,还有一个先天小脑萎缩的女儿,生活不能自理。近年来,他先后带着女儿远赴石家庄、武汉等地就医,家里的日子日渐捉襟见肘,陷入贫困。在2017年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中,王团村将张虎耀一家纳入其中。在政府的帮助下,张虎耀获得一份护林员的公益性岗位,每年有1万多元收入。

  张虎耀夫妇心性要强,除了发展种植外,他们还在夏天贩卖水果,又搞起了生猪养殖。去年以来生猪市场行情见涨,张虎耀挣了2万多元,目前还存栏20头。两口子勤勉持家,宁可自己辛苦一点,也要让老人孩子过得舒服一些。

  2018年,张虎耀向村里提交申请,退出建档立卡贫困户。

  很多人削尖脑袋要做这个“贫困户”,张虎耀却主动送出去,一些人问他究竟是为了啥?

  “国家帮扶攒劲,俺们也要感恩奋进。”张虎耀道出初衷,“好日子还是要靠自己努力。

  在王团村,还有一部分没有发展能力的残疾户,他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来凸显着自己的精气神。

  村民王志诚有严重的视力、智力双重缺陷,还患有白癜风,被认定为一级残疾,他的孩子也身患残疾。

  然而,他却拥有着惊人的打鼓天赋,只打得威风八面,令人心潮澎湃。

  乡亲们亲切地称王志诚是王团村的“周周”,将他吸纳进村里的秧歌队。疫情发生前,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几十名妇女踩着他敲出的鼓点扭起秧歌,他成为大家的“指挥”。

  每个月,王志诚能获得430元的生活补贴,生活有了保障,他的大鼓敲得更响亮了。

  2019年,王团村农民人均收入8753元,退出贫困村序列。 (记者 杜晓星 文/图)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