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一位65岁的老人家,但精力旺盛;她是一位受到习主席两次接见的名人,但仍旧踏踏实实地为社区居民们服务……她就是王兰花,一个地地道道的吴忠回族老人。在“王兰花热心小组”成立的10年里,她为困难群体无私地奉献着自己那颗热忱的心。
成立“热心小组”凭的是一颗爱心
说起王兰花和社区的缘分,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从那时起,王兰花就在吴忠市利通区金星镇裕西社区当社区主任,一干就是13年。她是一名老党员,但凡百姓有事找到她,她总会热情接待。
从社区主任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王兰花的心里空落落的,她说:“离开那个岗位,我在家关起门哭了5天。不是我喜欢当官,我只是觉得自己那么喜欢为别人操劳,突然间啥事都不做了,心像被掏空了一样。”等到第六天,王兰花走出家门,可没想到,在小区里没走几步,社区的老居民依旧一口一个“老主任”地称呼她,办理社保、低保、廉租房等事情,还是会找她帮忙。
后来,金星镇的书记找到王兰花,提出创建“王兰花热心小组”的想法。王兰花笑了,她满口答应下来:“热心小组没有劳动报酬,凭的就是大家的一颗爱心。这事,我能做!”
10年间“热心小组”爱心远播
“王兰花热心小组”成立10年来,由最初的7个人,慢慢扩展到总部270人、吴忠市近2万人的“大组”。10年间,她和小组成员一起帮助过利通区的孤寡老人、贫困家庭、失学儿童、驻地军人,甚至还将爱心播撒到全国其他省市自治区,在汶川、玉树地震发生后,王兰花组织小组成员带头捐款,第一时间将捐款、物资送到灾区。
不仅如此,她还是社区的调解员、法官的好帮手。今年4月,在王兰花负责的小区里,一个21岁的女孩因长期在不卫生的环境里成长,得病不能生育,而这女孩对即将结婚的男方家里隐瞒了病情。在男方的再三催促下到医院做婚检后,婚事因此告吹。男方家向女方家提出退还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要求,女方家中却迟迟不愿拿出。在王兰花近两个月的调解下,女方最终答应退还男方家购买的首饰及部分彩礼。
同样,社区里发生一起民间借贷案:一女子给一男子借款2万元,但到了规定期限,因偿还金额双方产生了纠纷,男子甚至有极端的想法。后来,在王兰花和“热心小组”其他成员的帮助下,这名男子不但如数偿还了借款,甚至还主动加入了“王兰花热心小组”,平日里闲来没事,就帮助其他困难人群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曾受到习主席两次接见
在“爱心小组”的办公室内,最让大家自豪的是一本签名簿,里面有自治区、甚至部分国家领导人对王兰花本人和“王兰花热心小组”的签名。
2013年,王兰花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2014年又被评为“全国民族模范进步奖”。这两次领奖,王兰花去了北京,受到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的接见。她说:“我做的只是一个回族老太太应该做的,但是这十年风雨路确实让我体会很深,尤其是在北京领奖时主席和总理关于对民族团结方面的发言,让我对自己的工作和今后的方向有了重新的认识。”
爱心事业也希望得到更多支持
在这10年中,“热心小组”通过各种募捐及自捐活动,募集到80余万元善款,帮助过2000多人。但是为了能让“王兰花热心小组”正常、健康发展,作为吴忠市政协委员的王兰花,准备在即将开幕的政协会议上提议,建立志愿者服务保障机制。她建议,要有固定的活动资金,还需要固定的救助资源。按照王兰花的话说:“热心小组的成员中年龄最大的70岁,最小的只有10岁,部分人员有社保金和养老金,但也有一部分人是没有工作的。平日里,有个捐助活动,大家都非常积极,但是做爱心事业不能只靠一颗爱心,还希望得到政府和社会更多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