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徕渠水富宁夏 减水节流焕新生
新华网银川9月14日电(记者 温竞华)银川市内,高楼之间,一条渠水静静穿城而过,在初升的朝阳下荡起缕缕金波。渠水两侧的林荫道上,伴着水光树影,市民在晨练中开启了新一天的生活。而为城市增色添美只是这条古渠的一面,它更重要的角色,是银川平原的“母亲渠”。
清晨在唐徕渠银川城区段锻炼休闲的市民。
唐徕渠,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平原中部,始于秦汉,兴于唐,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宁夏平原最大的引黄灌溉水利工程,全长314公里,惠泽着宁夏6个市县区的120余万亩农田。
在银川市以北距渠口84公里处,有一座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满达桥节制闸,将唐徕渠在此处分岔,分为流向西北的第二农场渠和流向东北的唐徕渠干渠。渠的灌溉面积就此扩大,农田也越来越多。
将唐徕渠水分流的满达桥节制闸。
“第二农场渠灌溉的地区原先都是荒滩、盐碱地,白茫茫一片,引水灌溉后,洗盐的效果特别好,现在土地都是绿油油的。”唐徕渠管理处工程管理科科长秦志起说,如今两条渠水共灌溉着70万亩的农田,其中第二农场渠就占了50万亩,并且还有开荒拓展的空间。
灌区面积持续增大,但黄河引水量却在逐渐减少,这使得农田用水开始精打细算。在贺兰县常信乡四十里店村的“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里,种植着3600亩有机和绿色优质水稻,全部依靠唐徕渠的灌溉。在稻田的周围,共有总长度7、8公里的环沟,养殖着鲫鱼和螃蟹,这种稻渔立体综合种养模式能为水稻种植减水又减肥。
“稻渔空间”在水稻旁挖环沟养殖鱼蟹。
“现在我们的一部分稻田可以基本做到只进水不排水,渠水引进来进入鱼蟹池,再用带着肥料养分的水灌溉水稻,水池里种植的空心菜可以净水,排出来的水就可以继续进入鱼池循环利用。”“稻渔空间”乡村生态观光园营销经理赵凯说。
贺兰县水务局副局长吴建军告诉记者,通过对园区引水量的监测,已知稻田减水量可达到18%左右。目前,这种高效节水的种植模式正在贺兰县全县推广。
“稻渔空间”在水稻旁挖环沟养殖鱼蟹。
唐徕渠管理处灌溉管理科科长姚丽芝说,近年来,随着高效节水作物的种植、续建配套改造和现代化灌区的建设,唐徕渠年引水量已由1999年的17.74亿立方米降低到如今的9.4亿立方米,节水率达46%。自2015年以来,全灌域年均节水约2000万立方米。(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