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之后宋僧西天取经
北宋初年的咸平三年之前(公元960年-1000年),宁夏全境仍属宋朝,中西陆路交通沿用唐末五代的灵州西域道,东来的西域使节、商人,可以公开沿路贸易,中国、印度的佛教徒不绝于路,阿拉伯半岛的伊斯兰教徒也长途跋涉而来。
雍熙年间(公元984年-987年),婆罗门(古印度国名)僧人永世、波斯“外道”(伊斯兰教徒)阿里烟等,一路东行,历时6个月到大食国,又用2个月的时间到达西州(即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东南),与东来的回鹘商人作伴,走了3个月经灵州到夏州,最后抵达宋都。
中国佛教徒去印度取经的也很多。宋人范成大所著《吴船录》,录有《继业行程记》。继业是东京(汴梁)天寿院高僧,本姓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他奉召去印度取经,同行僧人300人。于开宝九年(公元976年)返回,历时12年。取回《涅槃经》42卷,每卷之后,分别记载所历地名:由灵州西行,经河西走廊的凉、甘、瓜沙等州,新疆的高昌、焉耆、于阗、疏勒。越过葱岭,经中印度,渡恒河,最后抵达南印度。
据周得京《中国丝绸之路的演变》一文介绍,王继业一行是宋朝第一支官方派遣的佛教团体,也是古代中原地区见之于经传的派往印度取经的最后一个佛教僧团,同时也是有文字可考的规模最大的赴印度求法取经的僧团。这支西行取经队伍的使命,除了寻视佛祖胜迹、拜访名僧大德、求法取经之外,还有更重要的政治使命——与所经各国传递信息,建立友好关系。据《佛祖统记》记载,继业一行西行途中,每国一地,皆赐予招数,并向当地首领馈赠钱物,各地首领不仅热情接待他们,并派人随行前往引导,与所经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政治上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使团成员之一的沙门建盛先行回国,中天竺王子曼殊随之同往中原宋朝。自此以后,天竺僧持梵夹来献者,不绝于途。
继业回国后所著《继业行程记》,被誉为“一部写在佛经角上的西域纪程”,翔实记录了宋代初葱岭以东“丝绸之路”的线路情况,记述了当时印度各地的地域、民族、宗教和习俗。 (据史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