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全面摆脱贫困的号角

17.10.2015  11:33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4年起将每年10月17日设立为全国“扶贫日”,这是中央凝聚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扶贫开发,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帮助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助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今天是第二个全国“扶贫日”,也是第23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昨天,2015减贫与发展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主旨演讲指出,“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总书记的殷殷期待鼓舞着我们。 

  长期以来,银川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移民贫困地区的发展,构建了政府主导、各方支持、社会参与、全民关注的大扶贫格局,有力推动了全市移民扶贫开发事业。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十二五”社会扶贫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并对全市“十三五”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我市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吹响了号角。 

  过去五年,全市围绕移民增收致富这一核心,全力实施了生态移民搬迁安置和吊庄移民脱贫致富两大战略工程,着力培育了劳务输出、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三大支柱产业,积极开创了产业扶贫、劳务扶贫、金融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模式。全市移民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移民地区的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目前,我市共有新老移民群众25万人左右,约占农村人口总数的50%,全市仍然有建档立卡贫困户7379户,30122人。移民贫困地区是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十二五”期间搬迁安置的7.8万名新移民,更是“短板中的短板”。我市能否率先在全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重点和难点就在于他们是否能如期脱贫致富。没有移民贫困群众的小康,就没有全市的全面小康。 

  为此,银川市贯彻落实中央及自治区的部署,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扶贫日”系列主题活动,借活动之机,最大限度地把社会力量凝聚到扶贫济困献爱心上来,为我市的扶贫开发事业捐资、助力、献策,为全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贫困,是全人类的公敌!扶贫,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扶贫济困,我们义不容辞;共建和谐,我们责无旁贷;全面小康,我们共同努力。希望全市各行各业,特别是广大企业家、爱心人士把自身的发展与回报社会结合起来,争当热心奉献、扶贫济困的模范。希望广大社会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和公益慈善项目,鼓励引导广大爱心人士、志愿者积极参与扶贫济困活动。希望各界人士积极投身扶贫济困活动,为扶贫地区和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奉献一份爱心、送上一份真情、贡献一份力量。

  本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