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名被救助者仅有2人联系到家属

16.07.2015  11:17

  6月18日,银川市社会救助管理站通过报纸刊登寻亲启事,希望向社会征集线索,为33名被救助人员找到回家的路。截至7月15日,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仅有2人的家属与救助站取得了联系。

  15日上午,记者随银川市社会救助管理站副站长马红军来到兴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寻亲启事中的被救助人员有12人在此寄养。在一间宽敞的房间里,记者见到了躺在床上的秦贵民。他和另外11人一样,都是行动不方便、生活无法自理的人员。据马红军介绍,去年5月,秦贵民在银川博爱医院附近的草丛中被发现,当时他全身赤裸,被太阳暴晒已奄奄一息。经抢救脱险后,秦贵民被寄养在兴庆区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工作人员细致照料下,逐渐恢复了活力。马红军告诉记者,秦贵民已经80多岁了,由于长期在外乞讨流浪,只能说出自己是陕北人,救助站也曾带着他去陕北寻亲,但是无功而返。

  在兴庆区掌政镇宁红爱心阳光家园,有8名被救助者在此寄养。该处的杨医生告诉记者,这8名被救助人员属于能行动的智力障碍人员,而其余疑似有精神障碍的人员,则分别送到了宁夏民康医院、安康医院和宁安医院。因为不知道自己是谁,帮助他们寻亲更加困难。

  马红军向记者介绍,近年来,银川市救助的流浪人员数量逐年上升,仅去年一年就救助了2980人,今年上半年,救助站先后救助2200多人,其中多数人员被送回安徽、河南、四川、贵州等地的老家。这33名被救助人员,一年下来的治疗、康复和食宿等费用超过100万元,占到民政部每年拨付给该救助站专项救助款的一半以上。按照相关规定,在救助站接受救助2年的,将由民政部门妥善安置到养老院、敬老院等福利机构。自2010年至今,共有3名滞留的无名氏流浪者最终被安置在福利机构。如何帮助他们回家,是银川救助站最大的难题。 (记者 李亮)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