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韦州明王陵群很“受伤”
古墓内满是垃圾。
“罗山东侧有一处王陵被人挖开大洞,听说里头还发现好多盗洞。”10月18日,有人向记者报料,位于同心县韦州镇旧庄村的一座明王陵被严重破坏,游人可通过盗墓贼留下的盗洞深入古墓内“观光”。当日下午,记者进入古墓内,亲身体验了一把《古墓魅影》的惊奇,揭秘这座明王陵的前世今生。
【报料】罗山有座明王陵,破坏严重
在记者再三请求下,一位村民答应做向导。18日上午,记者驱车来到位于罗山东麓的旧庄村,该村有一条水泥路直通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沿路驶往罗山,车辆被一座高大的黄土堆挡住去路。远远望去,土堆东侧有一部分被挖开,土堆坐落在一片断砖碎瓦中,瓦砾中有绿色琉璃瓦、花纹砖雕和陶瓷残片。走近土堆,只见被挖开的下方用长条青砖垒砌成拱形,最底部有一处洞口,洞口沙土上布满鞋印。向导告诉记者,这座被挖开的土堆就是明王陵。土堆东侧,一座当地文管部门竖立的保护碑已被砸成两半,石碑记载,此土堆为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的长孙庆庄王之墓。
爬上土堆顶部向东望去,整个韦州镇尽收眼底。记者发现,这座土堆坐落在一片瓦砾的正西侧,四周有突起的土垄,应是已倒塌的陵园围墙。土堆顶部,有两处被填埋的盗洞。向导说,几年前这两个盗洞还能通向古墓内部,后来才被填埋。
【探秘】墓壁写字墓底开洞,伤痕累累
据了解,当地一些胆大的村民常进墓室“观光”。顺着王陵的盗洞口,向古墓内望去,里面一片漆黑,一股木材的焦糊味和让人窒息的尸腐味扑鼻而来。为了深入古墓一探究竟,记者向村民借来一只强光手电筒。这时,原本说好一同入墓的向导发现盗洞口内有一只死鸽子,便打起退堂鼓,记者只好独自闯古墓了。
顺着盗洞爬入古墓,在强光手电的照射下,记者发现墓室全由光亮如新的长条青砖垒砌而成,墓顶呈拱形。墓室高约8米,长约25米。墓内有三道门,木门已不见踪影,只留下些许木屑。古墓有三庭五室,包括两个大耳室和三个小耳室,耳室的门和装饰也被人挖走。
墓室底部是淤泥,淤泥上散落着塑料垃圾、啤酒瓶碎片以及烧过的木棍。在靠近左侧耳室的地方,记者发现有人的大腿骨和头盖骨,已完全风化。在左右耳室墓壁下方,有五六处新开挖的盗洞。另外,古墓各庭室的砖壁上均有人写字留名。在墓主棺椁侧上方三四米高处,也有两处盗洞,棺椁周围,横七竖八放着几条大青石。
【声音】古墓群蕴涵商机,啥时开发保护?
记者从同心县文管部门了解到,罗山东坡下的这片古墓群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六子朱旃及其子孙的陵园,当地称之为“明王陵”或“明庆王墓”。古墓群北起周新庄村,南至旧庄村陶庄社,东临张家后庄村,西达罗山东坡,面积30多平方公里。墓区原有封土72座,普查时仅发现34座,大部分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据史书记载,这里有明代皇帝亲封的庆靖王、庆康王等九世亲王,一位端和世子,以及庆藩分封的真宁王、安化王等诸王的陵墓和嫔妃的陪葬墓。1998年,罗山明王陵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宣传滞后以及缺乏资金等,保护措施难以实施。
“罗山明王陵其实就是宁夏的‘明代博物馆’,古墓被这样破坏、遗弃,实在太可惜了。”采访中,记者遇到从北京慕名到罗山明王陵探秘的游客王先生。王先生说他已寻遍中国的明王陵,其他各省区王陵大都已开发保护,成为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这里除了明代古墓群,还有风光旖旎的罗山风景区、历史悠久的云青古寺、有名的韦州温泉。如果当地围绕明王陵周围的资源加以包装和保护,罗山周边将是一个蕴涵无限商机的旅游胜地,会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王先生说。(记者 苏克龙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