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历来是 宁夏 大米的主要产区,不仅占据宁夏大米一半以上的产量,也是西北地区优质大米的主要生产 基地 。
上月底,宁夏6家大米龙头企业抱团进军 北京 市场,并在推介会上顺利拿下了2.27亿元的销售大单,兴唐、昊王等大米企业也参与其中,让曾经只在“墙内开花”的宁夏大米慢慢香飘全国。
优选品种发展中高端大米品牌
6月,春播早已结束,灵武市兴唐米业有机水稻基地的稻田里,幼苗初长成,万亩平畴上一派勃然生机的景象。和机械化劳动场景不同,这里依然延续着传统的人力耕作方式,6月6日上午,十余名村民正在水稻田忙活着除草、补秧,但仔细一瞧就会发现,这里和过去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为了打造有机品牌,我们基地全部采用了人工除草的方式,不用一点化肥农药。”杨光明是兴唐米业有机水稻基地的负责人,他告诉记者,按照“零化肥、零农药”的要求,这3000亩基地全部实行了“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植保、统一收购”的运作模式,就连每株水稻之间的间距都有着严格的标准。
“我们每年会投入五六百万元用于科技研发,这片基地主要用做培育优良的水稻品种,也给周边农户起一个引领示范带动的作用。”兴唐米业的总经理杨茂红是银川粮食行业的专家,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兴唐米业一直在积极转型,通过优选品种、改良技术,努力发展中高端大米品牌。
瞄准目标走起精品、中高端路线
据了解,2017年,银川市水稻播种面积达51.4万亩,产量约为31万吨,虽然产量不断提升,但还远远满足不了庞大的市场需求。
市粮食局副局长赵晨介绍:“宁夏大米在全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目前银川水稻种植面积小、产量少,因此精品、中高端的路线成为了银川大米企业的主要发展路径。”
赵晨说,过去农民种植水稻只注重产量,对品种要求不高,企业加工稻谷没办法自主选择,生产出来的大米品质也就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为了培育和推广新品种,银川近年来积极扶持企业建立了大批优质水稻生产基地,目前全市共有34个有机水稻基地,发展优质水稻18万亩,均采用“品种优、技术优、管理优、品质优、价格优”的标准,培育出兴唐1号、宁粳43号、秋优88等优良品种。
近年来,宁夏大米凭借“粒圆、色洁、油润、味香”的特色备受区内外市场青睐,2017年全市水稻商品率达到87.27%,远销北京、 江苏 、 广东 等20余个大中城市。
打响知名度产品远销北京、江苏、广东等地
“在水稻成熟的季节,我们要到各个点上去抽样,送到粮油质检中心去检测它的物理指标是否合格,进入市场以后,市场监管部门也要进行相应的抽样监督检查,多层级来确保银川大米的品质。”赵晨介绍,目前银川积极推介兴唐、昊王、金双禾等大米龙头企业,参评中国好粮油评选,进一步打响宁夏大米在全国的知名度。
好粮卖好价,2017年以来昊王、兴唐等大米生产企业加入宁夏大米产业联盟,去年至今,这些龙头企业借助宁夏大米这一公共区域品牌,集体进军深圳、上海、西安、成都、北京等中心城市,五次推介会共签署订单10亿元。
随着宁夏粮食产销协作暨战略合作洽谈会、宁夏大米推介会等推广活动的成功举办,曾经只在“墙内开花”的宁夏大米慢慢香飘全国,“我们现在把银川大米的产业融入宁夏大米的推介和发展的这个大趋势当中,来帮助银川大米企业走出宁夏,走向全国。”赵晨介绍,2017年银川销往区外稻谷(折原粮)26.35万吨,比2016年增加5.23万吨,产品远销北京、江苏、广东等地。
“内外兼修”全力打造“宁夏大米”品牌
走出去的同时,宁夏大米也在不断修炼“内涵”。
2017年5月,自治区粮食局启动实施了《宁夏大米》《宁夏富硒大米》两个地方标准和《宁粳43号大米》《宁粳小圆粒优质大米》《宁粳长粒香优质大米》3个团体标准等宁夏大米系列标准的制定工作。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实施,也加快实现粮食行业向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转变。
从去年开始,自治区粮食局监督检查处处长朱莉萍就一直参与标准的制定工作。“宁夏的大米在全国有知名度,但一直以来,企业始终还是执行的国家标准,也就是行业的最低标准,体现不出宁夏大米食味品质优的特点。”朱莉萍介绍,通过制定相关标准,规范企业生产经营,提高整体大米行业的质量,才能助力宁夏大米抱团走向市场。
目前,银川已有兴唐、昊王、金双禾等22家水稻收储加工购销企业,在宁夏大米品牌战略的带动下,这些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承担起当地大米品牌建设的重任,它们不断优选品种、改良工艺、积极创新,全力打造“宁夏大米”这一区域公共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