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海原县新源村:移民拔穷根 产业助脱贫

28.03.2019  00:10

  惊蛰过后,扶贫车间、光伏电站等新“玩意儿”出现在了宁夏海原县李旺镇新源村。

  以前穷得“叮当响”的农民,眼下特别忙:几乎家家有养殖,农民忙着喂牛羊;光秃秃的山上,建起了光伏发电站,农民又多了一项收入;在村部,扶贫车间已开工运行,妇女就近务工,收入有了保障;在外跑运输的汉子,开着大卡车,为实现致富梦而奔波……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源村贫困户由183户737人减少至5户20人。2016年,该村脱贫销号。截至2018年末,新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70元。目前,新源村已发展起了多种产业,老百姓迈向了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

   

  李凤兰家牛棚的一角

  多产业助力百姓脱贫

  自古,李旺为交通要道,属商家往来必经之地。今天,这里中宝铁路、福银高速、银平公路穿境而过,又有固海扬黄工程将黄河水,通过十多级泵站,送至李旺镇。李旺镇的“川区”已成为西海固地区的一片“绿洲”。

  然而,李旺镇“山区”的老百姓,受困于道路与水源,脱贫不易。

  “树挪死,人挪活。响应政府号召,搬出大山,到新源村去。”新源村党支部书记马生林告诉记者,新源村是“十一五”期间海原县内生态移民村,距离镇政府8公里,2008年开工建设,2009年实施搬迁。老百姓为罗塘、上川、九道、中川、黑岭、红圈等6个深度贫困村的农民,共300户1216人,当时有建档立卡户183户737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000元。

  搬迁容易,脱贫不易。用什么脱贫,是新源村老百姓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有想养牛的,有想跑运输的,也有想当建筑工人的……”经过仔细摸排调查,马生林发现男人想外出务工,女人和老人想在本地务工。于是,新源村先从有养殖意愿的农户开始,鼓励农户发展养殖业。

  “只要是个勤快人,肯定能过好日子。”在新源村,瘦小、手脚利索的致富能人李凤兰告诉记者,她从2014年开始养牛,通过养殖贷款和赊销基础母牛,现有17头牛。

  据了解,目前,新源村牛存栏331头,羊存栏582只。

  女人干养殖,男人跑运输。在扶贫政策的鼓励下,新源村青年人积极报名参加驾驶员培训,发展运输业。目前,共培训驾驶员106名。“新源村常年约有43人从事运输业,人均月收入约4500元。”马生林说,除此之外,劳务输出和种植业,是农民增收的另一途径。

  产业是脱贫的根本之策。在多项产业的推动下,2016年,该村脱贫销号。

   

  闽宁扶贫车间

  妇女就业撑起半边天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生活,过好日子。”新源村的李春兰说,妇女有了工作,脱贫会更容易。

  搬迁至此的妇女,并不是人人适合发展养殖业。如何因地制宜解决妇女的贫困问题,是摆在老百姓面前的又一难题。

  搬出大山之前的李春兰,结婚后,她想到了这辈子的光景:一穷到底。穷了几辈子的婆家,估计到她这里还要穷下去。若不是李春兰说起,我们不会知道这位住着新房子、穿着体面的妇女,曾过着如此艰辛的生活。

  “这十年变化真大。”李春兰说,搬出大山,来到新源这是最大的变化,有了新房子,有了自来水,再也不用靠天吃水。

  土地流转了,李春兰的老公在周边当“小工”,一年挣个2万元左右。她农忙时,帮他人种玉米、收秸秆,也有一些收入,总之,想挣钱。不过,她也有烦恼,一年当中闲时间太多,挣钱的“路路子”太少。

  为了让新源村不便外出的劳动人口,特别是留守在家的妇女能够就业,李旺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建成一间有生产机器125台的“闽宁扶贫车间”。

  2019年2月26日,扶贫车间正式投产。目前,扶贫车间有110名员工,李春兰为其中之一。“这个活儿,美得很。”李春兰说,实习期3个月,月工资1000元。转正后,保底工资1500元,干得多,拿得多。

  扶贫车间,让李春兰这样的建档立卡户,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带动了创业的激情。“提高了老百姓的家庭生活水平。”马生林说。

  在闽宁扶贫车间里,另一采访对象丁晓玲笑容灿烂。“自从有了扶贫车间,不但学到了一门技术,而且还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收入。”丁晓玲说,女人有了经济收入以后,将会真正成为半边天。

  闽宁扶贫车间缝纫机的转动声,成了这个村子里,一个悦耳的声音。“买衣服、买家电、买化妆品……”丁晓玲已经作好了领到工资后的计划。

   

  光伏发电站一角

  党建引领脱贫攻坚

  在新源村,记者与驻村第一书记张国勇随机走访了几位农民家。

  “李国军,36岁,5口人,2016年开始养牛,2017年3头牛挣了2.8万元,打工收入2万元。计划盖大一点的牛棚,目前养牛15头;马小将,35岁,7口人,做小生意,主要是贩卖水果,养牛7头,计划养牛10头;李凤兰,有17头牛,是村上牛最多的一户……

  今年40岁的张国勇,来自宁夏电投银川热电公司,与前任驻村第一书记苏峰交接完工作不到两个月,面对记者的采访,他如数家珍,对村子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入村的第一件事,入户调查。”张国勇说,这两个月,他走遍了每一户人家,将每家每户的情况都“摸清了”。

  驻村第一书记将调查后的信息分门别类,统计出老百姓的需求,有计划地向李旺镇申请扶贫车间,解决妇女的就业问题;引进光伏产业,建设光伏电站,流转土地180亩;争取贴息贷款462万元,以金融扶贫促进脱贫致富;积极组织人力,外出务工等。通过多种举措,既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又通过分红增加了村集体的收入。新源村告别了“空壳村”与“贫困村”。

  2018年,新源村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完成了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贴息贷款、劳务奖补各项任务,截至2018年末,新源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970元。李旺镇党委书记马建荣说:“党建抓得好,组织有凝聚力,发展有了新动力。

  目前,新源村有党员48人,其中年轻党员26人。党员覆盖该村各行各业。

  发展新产业,不忘老传统。在新源村大力推行光伏发电与扶贫车间的同时,村“两委”与驻村工作队引导建档立卡户种植饲草和特色杂粮,助力养殖产业发展。2018年建档立卡户种植饲草、秋杂粮、马铃薯共计168亩,使长期以来土地撂荒的局面开始发生改变。

  驻村书记带头,两委班子齐发力,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了新源村党建与脱贫攻坚工作的紧密结合。

  “我们要牢记使命,把党的要求、党的使命担在肩上,努力拓宽群众增收渠道,有效促进群众增收,确保贫困群众高质量脱贫。”马建荣说。

宁夏海原:做好“牛”产业 农民家里有“银行”
  在西海固老百姓眼中,牛是宝贝疙瘩。扶贫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