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隆村:“花花世界”里的小康之路

07.06.2018  09:16

  6月6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村民马彩琴带着新做的几十个U盘袋来到村里“巾帼扶贫车间”,让老师刘亚明检验产品质量。

  “图案和针脚都不错,还是注意色彩搭配要更丰富,平时要多想多练。”刘亚明叮嘱道。得到老师的肯定,马彩琴脸上笑意盈盈,她今天的生活就像这些五颜六色的刺绣作品一样充满生机。

  变化发生在去年,为了让移民不离乡、不离土,永宁县聘请银川市非遗传承人刘亚明为原隆村的妇女进行软陶、刺绣、绳结等非遗技艺培训,建立巾帼扶贫车间,采取“基础培训+订单培训”的模式,通过文化旅游公司进行线上和线下产品销售。将软陶、绳结、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与U盘袋、首饰、腕带、挂件、香包等物品有机结合,不仅美观还有很强的实用性。

  当地妇女们普遍具备针线活基础,因此在学习绳结、刺绣等非遗手艺时并不陌生。她们利用孩子上学的空闲,挤时间来学习软陶饰品的制作。

  除了做饭收拾家务,马彩琴一整天都钻进这五颜六色的世界。“没想到从小绣鞋垫的手艺现在还能用上,有空就拿起来做,心情更好了,还能赚点零花钱。”她说。

  在刘亚明看来,学员们虽然有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女工基础,但还远远不够。“制作的商品最终要和市场对接,需要接受消费者的挑选,制作的过程必须严格。”这就需要制作人耐得下性子钻研练习。她常给学员说:这是慢工,不能有一年抱个金娃娃的心态,要扎扎实实练习,手艺学到手谁都抢不走。

  截至目前,原隆村70多名妇女在巾帼扶贫车间打工,参与胜利乡桃花节等两场市场销售活动,人均收入30元-100元,还为某汽车工贸公司加工坐垫、靠垫等饰品。按有生产能力的学员参与订单生产每天盈利30元计,预计年收入可达9000元。心灵手巧的移民妇女们正通过她们勤劳双手中的“花花世界”,铺垫起奔向小康的坦途。(记者 张 贺)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