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卫视记者走进宁夏林研所:见证写在大地上的“论文”
宁夏新闻网讯(记者 杨洲 姚振国)“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好品种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7月24日,宁夏林业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对前来采访的全国卫视记者说。
当日,参加“全国卫视看宁夏”大型主题采访活动的北京、上海、江苏等6家卫视媒体的13名记者走进宁夏林业研究所,实地了解其在西北特色经济林栽培研究及其产业化发展方面所进行的积极探索及取得的丰硕成果。
宁夏林业研究院院长李健(右三)向卫视记者介绍野生花卉黄花矶松的引种驯化情况。
当记者走进位于银川市南侧的宁夏林业研究所森淼现代林业科技园内,这里郁郁葱葱的树木,叽叽喳喳的鸟鸣,犹如步入一座都市生态庄园。宁夏林业研究院院长李健开门见山地说:“大家一定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一片沙漠, 被称为“西沙窝”。为了林业科学研究,历经两代林业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终于使这片沙漠变成绿洲,成为银川市的一叶绿肺。”如今,这里不仅是宁夏省级森林公园和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还是国家AAA级景区。据统计,目前,这里有500多亩植物种质资源圃;200亩现代农业设施栽培区工厂化育苗车间;1500亩葡萄庄园;500亩特色经济林;300亩湖泊湿地。
卫视记者了解专用枸杞品种选育研究情况。
“这是柽柳、这是胶东卫矛、这是蒙古扁桃、这是文冠果……”在科技园内,宁夏林业研究院副研究员、植物育种专家朱强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各种名目繁多的耐旱珍奇树木和奇花异卉。在一片开着黄色小花的花圃前,朱强停下了脚步,“可别小看这株小花,它的名字叫黄花矶松,特别耐旱,可以生存在年降雨量50mm的地区。”朱强说,黄花矶松是干旱荒漠地区为数不多的野生花卉之一,花色艳美,繁密华贵,保持时间极长,是防风固沙的优良植物。因其具有节水特点,经过宁夏林业研究院专家的引种驯化,目前已成功地运用于城市景观设计之中,在银川的公园和道路两侧构筑了金黄色的植物色块,取得了很好的景观效果。经过在北京、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区推广,效果良好。
漏窗式立体水培模式引起记者的关注。
朱强研究员说,历经近30年两代人的引种、收集,这里共计收集了608个植物种与品种,森淼现代林业科技园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沙旱生人工收集种植资源圃,也是最大的节水耐旱园林观赏植物品种资源圃。” 目前,森淼现代林业科技园已经被确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宁夏中小学讲授生物科学和进行科普宣传的第二课堂,平均每年接待参观到访人数近万人。
采访中,大家还走进宁夏林业研究所种苗生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林业局枸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就枸杞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专用枸杞品种选育研究;优新品种配套高效栽培技术体系研究;枸杞多元化开发利用、产品加工技术体系研究情况等进行采访。宁夏林业研究所李永华研究员向大家介绍了其自主选育出的“宁杞6号”“宁杞8号““枸杞叶用1号”三个枸杞优新品种,卫视记者们还品尝了宁夏枸杞鲜果、速冻枸杞、冻干枸杞、无果枸杞芽茶等产品。“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我们所有的努力只为一个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好品种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李永华研究员说。
记者参观枸杞种植基地。
随后,大家来到宁夏葡萄酒全产业链国际示范酒庄项目,参观葡萄酒展示体验销售中心,了解葡萄种质资源及优新品种的研发和培育情况。目前,该项目已成为贺兰山东麓葡萄酒的品牌展示和文化宣传的窗口,葡萄酒庄与生态休闲旅游度假的重要目的地。
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卉在采访结束后,特意给家人购买了宁夏枸杞。她说:“世界枸杞看中国,中国枸杞看宁夏,枸杞是宁夏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之一,宁夏得天独厚的天时、地利条件,造就了宁夏枸杞的优良品质。我们也注意到,宁夏在枸杞科研、种植、加工、销售及品牌打造方面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我们相信,宁夏枸杞这张红色名片一定会越来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