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领奖归来,“人民楷模”王有德在忙啥
回到林区,回归忙碌的日常
10月26日,天不亮就起床,洗漱完,吃点东西,按时吃药——积年累月的工作,饮食不规律,王有德落下了严重的胃病。
坐三四十分钟的车,早上8点刚过,就赶到灵武市马鞍山生态园区。
一到办公室,各种事务纷至沓来,参观的、学习的、谈项目的,都要接待。
两个多小时过去了,客人渐渐都走了。王有德缓了口气,走出办公室,到苗圃、蓄水池、泵站、渠道、温棚等地转一转,看看有没有疏漏的地方。
“十一”国庆节后,“人民楷模”王有德从北京回到宁夏,回归忙碌的日常。“拿的奖越重,肩上的担子就越重,压力就越大,还得好好干啊!”
65岁了,身体还算硬朗,手痒了,他便脱掉外套,挖挖沟、抷抷土、栽栽树。
在园区餐厅和工人一起吃完午饭,休息一会儿,王有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晚上八九点,天已经完全黑了,王有德才拖着一身的疲惫,回到家里。
从北京回来不到一个月时间,马鞍山生态园区里修好柏油路4公里,建好6个温棚,共计1700平方米。
退休5年,7000亩荒地变绿洲
马鞍山位于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东南方向,距离机场不到10公里。
五六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漠,因为滥采滥挖造成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碎石砂砾堆成一座又一座的小山。
2013年王有德退休后,发起成立了宁夏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基金会,并担任理事长。马鞍山附近方圆1万多亩荒地,被无偿提供给基金会,开展沙漠绿化与沙产业发展公益事业,使用期限30年。
开路引水、削高填低、清石换土……马鞍山生态园每年以上千亩的速度绿化沙漠。5年过去,已经完成了播绿面积7000余亩。
其中,建设生态防护林3000多亩、采摘园1000余亩、社会募捐生态公益林2000多亩,栽植各种树木100多万株;建设600亩的生态植物园,引进培育各种苗木43种、46万多株。
王有德又一次开启“点石成绿”的魔法,变荒地为绿洲。
“他和我想象的一样精神、硬朗,和蔼可亲。”马鞍山生态园工程项目部工作人员尹菊花是灵武人,从小听着劳模的故事长大:冒着大雨下地撒种,背水泥板砌渠磨烂脊背,为了种树“过家门而不入”……
真正接触王有德后,她才明白,劳模和普通人有什么不一样。去年春节刚过,她以为王有德会在家休息几天,结果他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都上山,检查工作进度,“看到哪棵树发了芽、开了花,他便开心地笑起来,像个孩子”。
她说,王有德每天接触项目工程,都成半个专家了,有一次他背出来混凝土的配比,周围的人惊呆了。
基金会工作人员王冠跟随王有德工作8年时间了。他说,生活上王有德很和蔼,但工作上很严格。干事时,王有德很少表扬人,王冠在基金会工作这么长时间,仅仅得到过两次夸赞,“那两次我到现在还记得,高兴坏了!真的,一点不夸张,眼泪都激动得流出来了。”
“每次看到60多岁的老人,在工地上和工人比赛着干活。我们这些年轻人怎么还能不努力呢?我想,这就是榜样的力量吧!”王冠说。
王有德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把自己身上的干事精神传承下去、播散开来。(记者 陈郁 姜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