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探索 稳中求进
宁夏2015年采取有效措施,燃煤管控、扬尘治理等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环境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环境质量是衡量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瞄准空气质量改善,严格落实燃煤管控、扬尘治理、黄标车淘汰等目标任务,取得明显成效。
对违规排放企业实行上限处罚
2015年11月,我国多地雾霾锁城,银川市也出现了罕见的重度雾霾天,引起公众质疑。银川市相关部门一边向公众分析解释雾霾成因,一面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在燃煤管控方面,银川市发布禁止使用高污染燃料的通告,要求储备低硫、低灰分优质煤,积极推进煤炭清洁利用,提高原煤入洗率,市内严禁使用硫分高于0.8%、灰分高于15%的劣质煤。组织对辖区内燃煤锅炉使用单位的煤质、烟气开展检测,执法人员开展早晚非工作时间段巡查,并落实燃煤锅炉房网格化环境监管,按照《银川市高污染燃料控制办法》对燃煤硫分、灰分均超标的45家单位上限处罚,对烟气超标的17家单位立案处罚,并适时启动按日连续处罚。
在城市扬尘治理方面,银川市要求未能完全落实防尘、抑尘、降尘措施的工程全面停工,市区范围内现有渣土堆场全部做到压实、覆盖、洒水上冻等。监督贺兰山东麓采砂采石企业全面停止开采作业,先后对未落实扬尘污染防控工作的18家采石企业予以处罚,并及时协调其他部门制止露天焚烧枯枝落叶、芦苇、生活垃圾等行为。
在企业污染治理方面,银川市对制药、发酵、化工等企业进行突击检查、夜间巡查、不定期抽查,检查宁夏伊品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40家(次),采集水样、臭气样品20余份。经检测,23份废水样品中有16份达标,23份废气样品中有20份达标,银川市对超标排放企业进行了上限处罚。
此外,银川市环保部门约谈了西夏区、永宁县、贺兰县17家重点企业负责人,下发《关于降低污染物排放量的紧急通知》,要求企业在异常天气情况下适当降低生产负荷,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目前,宁夏电投银川热电有限公司、中石油宁夏石化公司炼油厂降低负荷约10%,永宁县4家企业降低负荷约20%,贺兰县4家企业降低污染负荷约40%。
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
2015年11月中旬,环境保护部公布的2015年1月~10月各地黄标车淘汰进展情况中,宁夏自治区等6个省区市因黄标车淘汰进度缓慢被通报。
其实,宁夏自治区早早就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城市建成区限行黄标车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办理强制注销机动车报废业务流程〉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且各地各部门都在积极开展黄标车筛查和统计、依法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尾气遥测执法检查等工作,这次为什么还会被通报呢?
据介绍,宁夏自治区黄标车淘汰工作主要存在两大难点,一是群众不支持,车主认为自家车辆未到强制报废年限就淘汰,会使个人经济受损。二是财政支持不足,当时仅有银川市有黄标车淘汰补贴政策,但补贴金额与购车价格悬殊,难以达到车主心理预期,因此黄标车车主缺乏申请淘汰的动力。
被通报后,宁夏自治区环保部门坦然面对,一面通过媒体向市民解释原因,一边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采取果断措施,加大黄标车淘汰力度,广泛动员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带头淘汰所属黄标车。银川市交警还加大政府补贴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和个人提前淘汰黄标车,对2015年提前淘汰的黄标车按照补贴标准全额补贴,2016年1月~6月淘汰的给予50%补贴。同时,扩大黄标车限行区域。
2015年11月5日起,宁夏自治区各地级市在当地媒体对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进行淘汰公示,公示期结束后予以统一注销,收回并注销2005年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营运证。此外,采取停止办理外市黄标车转入和本市黄标车流转入户手续,锁定黄标车车驾管业务等一系列措施。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加强宣传,告知广大市民2016年黄标车不得上路行驶。
系列措施下,宁夏自治区黄标车淘汰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仅1个多月,宁夏自治区便超额完成黄标车淘汰任务,摘掉了因淘汰不力被通报的帽子。
重点行业实行新标准
宁夏自治区是一个倚重倚能省区,在更严厉的环保新标准面前,是退是进,许多企业都持有观望态度。
2015年年初,宁夏自治区明令,狠抓减排工程。截至2015年年底,国家下达的2015年工业减排项目全部完成,自治区明确的减排项目完成率达到80%。全区火电企业累计完成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分别占全区火电装机总规模的99.3%和96.7%,改造完成后,机组全部达到火电新标准。
此外,宁夏自治区狠抓结构减排,关停1条金属镁生产线和两条碳化硅生产线,拆除25立方米蒸球22台。狠抓管理减排,层层签订减排目标责任书,加强减排工作督察和考核,安排“以奖代补”资金3595万元。
通过系列措施,2015年,宁夏自治区环境质量取得了稳中有进的成绩。全区水泥行业21条生产线全部完成低氮燃烧改造或脱硝工程建设,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环境综合整治初见成效。
宁夏自治区淘汰燃煤茶浴炉861台、黄标车3.83万辆,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淘汰任务。投入资金8730万元,支持银川市城市燃煤锅炉烟尘治理。严控“两高”行业项目建设,推动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环境执法检查
宁夏自治区政府把2015年确定为环境保护执法年,2015年,宁夏自治区全年立案查处环境违法问题369件,移送公安机关14件,罚款1700万余元,查处数量和罚款金额均超“十二五”前4年总和。
近年来,宁夏自治区将贺兰山葡萄种植、酿酒视为支柱产业发展,而贺兰山东麓葡萄也赢得了中国的波尔多美誉。但长期以来,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采砂采石企业一直存在环境污染问题,大多数砂石场和搅拌站没有环保审批手续,露天开采作业,导致区域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2015年11月,宁夏自治区环保部门果断出击,对26家采砂采石企业下发限期整改文件,被整治企业要恢复生产必须取得合法采矿许可、环保审批手续,并完成环境污染治理要求。
整治一个月初见效果后,一些被整治的企业抱着侥幸心理,重走老路。环保部门在对贺兰山东麓葡萄种植基地周边采砂采石企业环境污染整治情况进行回头看检查时,发现18家企业擅自复采,造成周边严重扬尘污染。
随后,环保部门遂对擅自复采的18家企业的环境违法行为立即开始立案调查取证工作,同时要求企业立即停止生产。
银川兄弟彩兴化工废水超标排放被按日连续处罚、银川餐饮垃圾处理企业保绿特环保负责人被行政拘留……整治贺兰山东麓地区环境并非个例。
2015年,宁夏自治区强化了环境执法检查,成立了由环保、发改、经信、公安、国土、住建、水利7个部门有关人员组成6个自治区督察组,宁夏自治区环保厅还建立了厅级领导包市、处级领导包县(区)的环保工作督察机制,组织全区各地对全区工业企业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拉网式大排查,内容范围之广、力度之强、层次之深、决心之大前所未有,范围覆盖了全区所有工业企业,对违法排污企业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
宁夏自治区政府约谈了贺兰县、中宁县、隆德县、西吉县政府及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管委会,宁夏自治区环保厅对灵武市、贺兰县、中宁县、隆德县、西吉县政府进行挂牌督办,督促各地全面排查所有排污单位和各类资源开发活动。
宁夏自治区全面清理阻碍环境监管执法的土政策,全面推进环境监管执法全覆盖。约谈了5家生物发酵企业及1家餐厨垃圾处理企业,集中查处了一批违法排污问题,清理了一批违规建设项目,保障了群众环境权益。
2015年,宁夏自治区共排查企业5678家(次),发现环境问题2654件。各地共实施限期改正或治理1000余家、停止建设34家、停产200度家、关停取缔72家,成为宁夏自治区开展环境监察执法以来,处罚力度最大、罚款数额最多的一年。
同时,宁夏自治区建立了区、市、县三级环保部门联动联查工作机制,针对建设项目存在未批先建等问题,协调督促市、县政府予以扎实推进。积极开展各类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关停29处非法采矿点,进一步加强并规范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