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力量 共享铸钢一路凯歌
一阵电光,火花散落、青烟骤起,共享铸钢有限公司清理车间焊接9班焊接工王涛的手中,一件具备国内高端铸件水平的零部件制作成型。经王涛和工友们精心铸造,国内首套60万千瓦蒸汽轮机主汽调节阀铸件出炉;另一边的加工车间,调运员王永华正在安排这一铸件进入精密加工环节。
经过层层打磨,这台外表光亮的60万千瓦蒸汽轮机主汽调节阀铸件将以上百万元的价格抛向国际市场。在哈尔滨汽轮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这一重达13.7吨的庞然大物,是60万千瓦蒸汽轮机必不可少的配套零件。但是在2013年9月以前,国内还没有能够生产60万千瓦以上蒸汽轮机的主汽调节阀铸件的企业。
在科学研发和技术创新的路上,共享铸钢面对国内零部件的市场空白,迈出了自己的坚定步伐。2013年9月,第一套主汽调节阀铸件成功交付使用。同一时间,蒸汽—燃气联合循环机组高中压外缸铸件也成功出炉,再次填补了该领域的国内研发生产空白,并成功拿下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订单,为中国工业企业进军国际市场鸣笛助威。
是什么力量让共享铸钢在自主研发、企业转型升级的路上一路凯歌?曾在铸钢研究机构工作了9年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鲁云向记者简单罗列了一排数据:“公司800多个员工,科研人员就达80个,比例达到10%,很多科研骨干都是西北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毕业的博士。”
研发人员的收入是企业一般员工平均工资的1.5倍。毕业院校在国内排名前30名的员工工资收入要比一般院校毕业的高好几百元。一个发明专利公司奖励5000元,一篇公开发表的优秀论文奖励最高达5000元。共享铸钢在员工工资收入和奖励机制上,重点向创新研发倾斜,在生产一线收到了显著效果,正是这样的工作环境和科研氛围,让不少员工坚定地不断深造、提高科研能力。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共享铸钢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科研创新的在企业上下蔚然成风。集团内部先后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金属材料成型院士工作站、自治区大型高端铸件研发创新团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为企业建立创新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一件件铸造精良的高端加工零部件才锃亮出彩,填补一个个国内市场的空白,也赢得国际市场的赞誉。
如今,共享铸钢已经成为国内高端铸件的“精尖兵”,如何在国际市场上拓展出更广阔的天空?共享铸钢正源源不断地用创新力量丈量着企业转型升级的国际化步伐。 记者 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