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高标准实措施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银川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四项建议
高标准实措施助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张晓博)记者日前从银川市人大常委会了解到,为极大地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市人大常委会提出四项具体建议,希望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以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抓手,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快发展。
自2013年被国家命名为首批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后,银川市先后实施了市文化艺术馆新馆建设,陆续打造了25个示范性乡镇(街道)文化站、100个示范性村(社区)文化活动室、100个示范性农民文化大院、80个示范性公共电子阅览室、50个示范性图书流通服务点、30个示范性广场民族健身舞推广点,构建了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不断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感受到生活在银川的幸福,感受到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带来的可喜变化。但市人大在前不久的调研中也发现我市一些乡镇文化站和社区、村文化活动室服务效能有待提升,农家书屋、数字阅览室等场馆的利用率较低,一些基层文化站、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文化专干缺乏文化专业特长。同时,基层公共文化没有建立长效的资金投入制度,社会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氛围还未形成。
针对存在的问题,市人大建议: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面,要有序推进乡镇(街道)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中心)规范化建设,将服务农村、服务基层情况和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指标,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在提高公共文化标准化服务水平方面,要充分依托文化站、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场所,组织群众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大力开展送文化下乡、乡间文化进社区互动交流活动;对部分文艺演出采取政府补贴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形式,提供一定比例或对特定人群的折扣票。同时,要大力培养和发展民间文艺团队,动员、鼓励各方面人才特别是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业余文化骨干、文化热心人、文化能人成为文化志愿者,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重要作用。另外,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要逐步提高公共文化支出在公共财政支出中的比重,确保每年文化事业经费的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也可以政府买单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鼓励民间资本对社会公益性文化活动、项目和设施建设捐赠,逐步形成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多元化的投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