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开展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成效显著
贺兰县是农业部在2010年认定的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13年又被农业部、财政部确定为全国21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探索总结各具区域特色的建设经验和模式,为宁夏现代农业建设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三年来,通过开展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农业经营体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农业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农业风险防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是着力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土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灌区节水改造等项目建设力度,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2.63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9.3万亩,累计完成节水灌溉面积8.4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达到50.48万亩,比重达到88.5%。二是着力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对接区内外科研院所专家,建立长期人才交流合作关系。三是着力实施农业全程机械化作业。积极培育农业机械作业合作组织,建立全区首家渔业机械应用示范园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2.5万千瓦,拥有各类农业动力机械2.51万台(件);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95%,高于全国34个百分点,高于全区2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
二、以主体培育为重点,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经营新体系
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在全区首先建立确权登记工作10天联席会议制度,到2015年底完成全部工作任务的92%,走在自治区前列。10天联席会议制度也由自治区产改办作为先进经验向全区推广。二是稳步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出台相应扶持政策,鼓励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广土地股份合作,3年共新增土地流转面积10.33万亩,全县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28.18万亩,土地规模化经营率达到49.4%。三是建设农村土地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及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积极组建贺兰县农村集体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目前土地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已挂牌运营。四是强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开展试点期间,共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35家,全县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155家,农民入社率达到42.5%;新培育家庭农场51家,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7家,龙头企业累计达53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区级龙头企业28家。
三、以电子商务为重点,创新农产品产销衔接新机制
一是鼓励龙头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创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引导龙头企业改进传统的农产品加工方式,引进、开发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打造龙头加工企业的精品产品。二是鼓励引导农业经营主体创建著名商标。已培育出一批如“厚生记”、“百瑞源”、“泽光”等区内外叫得响、信得过的品牌产品。目前全县农产品获得国家驰名商标5个,宁夏著名商标18个,宁夏名牌产品33个。三是鼓励农村经纪人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县在农业主管部门备案的合作社145家,其中由农村经纪人领办的有87家。四是鼓励合作组织开展农超对接。全县开展农超对接的合作社有5家。并在本地及周边县区建设蔬菜直销店15家,年销售量2000吨,销售额达到3000万元。五是支持合作组织在区内外大中农贸市场建设初级农产品销售点。在山西、内蒙、河北、湖北等地农贸批发市场建设外销点27个。六是鼓励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扩流通。全县现有习岗、金贵、立岗、常信、暖泉乡村农贸市场5个,经营面积9.18万平米,年平均交易额达到1.58亿元。由村委会、合作社、农村经纪人牵头建设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0个,年交易额达到1亿元以上。七是搭建农产品电商交易平台,拓展销售渠道。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鼓励县内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利用线上渠道销售农产品,拓宽了销售渠道。建设电商示范镇2个、电商示范企业10个、电商村10个、电商社区8个。
四、 以资金整合为重点,构建财政支农新方式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贺兰县财政三年投入资金3.3亿元用于推进现代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创新农业投入机制。出台《贺兰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管理办法》,整合各类资金近12亿元,重点投向“一优三特”产业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领域、形成“多元投入、集中使用”的支农资金整合机制。三是以融资机制创新为重点。健全农业金融服务新体系,将试点专项资金和宁夏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合作,建立贺兰县农业产业化贷款融资担保引导基金,其中区农投公司注资800万元,共计1800万元。到2015年底,共发放贷款6500万元,有效缓解了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融资难问题。
五、以保险覆盖为重点,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新措施
一是在全区首先试点淡水渔业政策保险。在宁夏首推池塘淡水鱼养殖政策性保险。首批选择3个点145亩池塘开展试点并取得成功。二是提高保费补助标准。试点期间,县财政拿出700万元预算对保费自筹部分进行补贴,对三大粮食作物农户自筹的20%进行全额补贴,使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保热情高涨,三大粮食作物100%参保,奶牛年平均投保率均达到90%以上。三是农业气象预警防范体系不断完善。建设58套气象预警大喇叭,72套自动气象观测站、12套气象服务显示屏,在宁夏全区率先实现气象监测网络、气象预报预警网络、气象信息发布网络行政村全覆盖;在全区首先实现精细化天气预报到行政村,极大发挥了农业气象预警防范体系对防范农业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