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改善民生撑起“幸福账单”
2014年,兴庆区投入500万元,建成幸福院11个;实施普惠性体检工程,4万余名老年人受益;投入9000多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76%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民生,一系列的民生工程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兴庆区:为百姓的“幸福账单”埋单
2月4日,家住兴庆区掌政镇碱富桥村一队的顾尚连拿着自己的体检单,仔细看了看,发现自己的病情很稳定后长舒了一口气。“前段时间去镇上卫生所免费做的体检,以前可都是自己掏钱。”顾尚连老人告诉记者,兴庆区今年落实普惠性体检为他省了不少的钱。据统计,在兴庆区将有4万余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受益于此。像这样的惠民工程仅仅是兴庆区去年为百姓准备的民生红利之一,2015年兴庆区还将开展一系列的惠民工作,确保百姓的“幸福账”一笔不落。
老年人老有所依
71岁的孙元英老人2014年搬进了装饰一新的兴庆区大新镇上前城村幸福大院,家具、家电、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还能免费到图书室看书、去文化娱乐广场健身。该村的五保户、特困户、孤寡老人符合条件都可在幸福大院安度晚年,食宿及生活必需品都由村集体埋单。
据了解,2014年,兴庆区投入500万元,建成幸福院
11个。其中大新镇2处,掌政镇2处,通贵乡3处,月牙湖乡4处。目前,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兴庆区72个市民服务站全部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站。农村养老幸福院和城市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成,有效解决了城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青年就业不再难
“创业之初,感觉自己无依无靠,什么也不会。是兴庆区劳动就业局的工作人员帮助了我们。”大学毕业一年多的小老板刘立靖在兴庆区劳动就业局的帮助开了一家名为“哇嗳哩”的时尚火锅店,在他的精心经营下,火锅店生意也很好。他告诉记者,火锅店刨去所有支出,每年的纯收入有20多万元。在兴庆区,像刘立靖这样受到政府扶持并成功创业的青年还有很多。
“送招聘会上门,开展技能培训,发展劳务公司,我们想了很多办法。许多失地农民成了产业工人。”兴庆区劳动就业局局长马建宏告诉记者。2014年年底,兴庆区启动了“万人培训”工程,根据各乡镇实际情况,开设近百种培训班。与往年相比,此次培训内容全部根据本乡镇情况“定制”,农民需要什么技能,就开什么培训班,包含政策法规、创业知识讲座,园林、保安等30多种技能班。刚参加完管道工培训的大新镇塔桥村5队村民陈新刚告诉记者,这次培训采用了“实操+考试”的形式,考试合格就能取得执业资格证,这为他就业增加了筹码。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今年我们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信息化,基本实现了‘三通两平台’,班班都有多媒体。”兴庆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晨晓向记者介绍说,作为自治区唯一一个以县为单位整体推进的“信息技术资源有效应用”试点区,兴庆区目前已在51所学校全面开展此项试点工作。为做好试点工作,近年来,兴庆区不断致力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2012年以来兴庆区投入一亿多元用于中小学功能室设备、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方面进行配置。
记者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