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3.9万名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纪实

03.03.2015  12:50

  2013年早春,泾源县六盘山镇刘沟村向阳山坡的草刚刚返青,自治区政府研究室干部闫建铭带着铺盖上路了。

  在村部的铁床上铺好行李,架起炉子,闫建铭有了“过日子”的感觉。山区还很冷,闫建铭自己捡柴火、生炉子,熏得一鼻子灰。

  第二天一早,闫建铭带着民情日记走村入户。春日的阳光晒进农家小院,闫建铭热情地跟村民打招呼,拉过一条板凳坐下,跟农村大婶一起搓玉米。

  眼瞅着闫建铭在村上“安营扎寨”,每天到村民家里问寒问暖,屋里的灯每天亮到很晚……两年过去了,这个刘沟村最初的“陌生人”成了百姓口中的“自家人”。

  2012年初,宁夏在全区范围内启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活动,3.9万名机关干部“一竿子插到底”,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院……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唠家常、解难题、谋发展,敲开“最远一家人”的门,打通“最后一公里”的路。

  基层是老百姓肯说真话、肯交心的地方。你离老百姓越近,老百姓对你越亲,走进基层才能真正走进百姓心里

  刚进农历甲午年腊月,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村民王现明就忙着给村民写春联,“词儿都是自己想出来的,字儿虽然不好,但是心里高兴。”

  王现明指着自己写得对联,逐字逐句念了起来:“富民政策暖人心,自己梦想变成真”“马年已过迎羊年,自己的生活多美满”……

  连续几年,固原市“三同六送六帮”工作组在张易镇驼巷村驻村。村党支部书记马如俊说:“干部和我们一起干活、吃饭、睡土炕,没一点儿官架子,还帮助我们盖牛棚,教我们种草养牛、种药材发家致富,老百姓对过上好日子信心大增。”

  “我以前不会养羊,去年开始学,现在养了6只羊6头牛,今年准备再贷点儿款,多养一些牛羊。”王现明的两只手端着一张刚写好的横批,红纸黑字写着“梦想成真”。

  2013年2月底,两辆摩托车开着大灯并排行驶在泾源县通往固原市的山路上,摩托车身后,紧跟着一辆黑着灯的皮卡车。

  皮卡车上,坐着灵武市林业局干部王学军。那段时间,他在灵武市狼皮子梁移民新村驻村,全程参与泾源县搬往移民新村村民的分房、搬迁、安置工作。那一天,王学军到泾源县组织移民抓阄分房,工作结束已是暮色四合,眼瞅着窗外飘起了雪,工作组的车灯却坏了,急着赶回去的王学军担心走不了,这时候几个村民主动提出用摩托车为他开道,一路护送他到高速公路入口附近。

  “摩托车在前面走,一路突突突的响声震撼着我的心”,王学军说:“基层老百姓都是热心肠,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对他好,他能把心掏给你。我们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过上好日子。”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党员干部只有多用脚步丈量民情,才能听得到群众的话,才能真正了解到基层真实情况

  2012年3月29日,自治区人社厅首批44名干部人手一本《工作指南》奔赴责任区,开始了半个月的下基层活动。

  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走出办公楼,沉下身子,进农村、入企业、下社区……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身体力行,深入到艰苦偏远、百姓需要的地方,深入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区,主动联系群众。广大机关干部积极响应自治区党委、政府号召,纷纷沉下身子,主动搜集“问题”,寻找“线索”,问民忧、解民困。

  “这边隔一道1米高的隔栏,就可以实现隔栏补饲,缩短母羊的哺育期。”海原县曹洼乡脱烈村李百祥家,自治区畜牧站高级畜牧师陈亮一边摸着身边的小羊,一边跟老乡拉着话。

  李百祥已经记不清这是陈亮第几次到村上传授养殖技术了。下基层活动中,自治区农牧厅把群众是否增收作为机关干部的工作标准,机关干部下基层成了常态。

  说起自治区残联干部下基层办实事,半身不遂的马正金老人老泪纵横:“家里领到了防褥疮床垫,给俺修了无障碍卫生间,为了方便俺老汉出门,还在家门口建了便于推轮椅的无障碍坡道。”

  在青铜峡市青铜峡镇余桥村马全军家的土炕上,青铜峡市委书记桂福田与马全军坐着拉家常。马全军妻子患小儿麻痹症,肢体四级残疾,家里虽然贫寒,生活用具却归置得齐齐整整。桂福田将慰问金送到马全军手上,马全军却婉拒了:“我们有手有脚,自己能挣钱,就是希望政府能给指条致富好路子。”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在驻村心得体会中,一位干部这样写道:“我们其实有多重身份,到群众中,是地地道道的学习者、实践者;他们有困难,我们是公仆,必须全心全意去解决;他们有怨言,我们是亲人,倾听他们发泄情绪,再想方设法化解矛盾,排忧解难……”

  一位驻村干部在民情日记中写道:“原以为跟群众打交道难,通过下基层才体会到,只要‘官气’减下来,‘土气’升上来,与群众头对头、肩并肩,群众一定接纳你、认可你。”

  来如风雨,去似微尘。一个个插上梦想的翅膀,如同希望的火把,点燃激情,悄然间改变着基层群众的观念

  山路如蛇,一个个村庄在大山的褶皱里若隐若现。机关干部下基层,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悄然间换了活法,改变了观念和眼界。

  花开花落,草木枯荣,日子似乎每天都一个样,却又每天都不一样。

  全区机关干部“下基层、解民忧、帮发展、促和谐”,一改从前“少部分人到少部分地方去”的惯例,首次实现了“两个全覆盖”:全区所有机关干部都参加活动,实现机关干部下基层全覆盖;下基层活动覆盖农村、社区、企业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活动范围之广、影响之深,前所未有。

  自治区对干部驻村提出明确要求: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一竿子插到底,努力保证群众有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工作队须进家入户开展实地调研,每天走访一次居民群众,每周开好一次民情恳谈会,每个干部都有民情日记,联系村和社区的干部,每年走访不少于50户群众,5年内走遍辖区所有住户,其中低保户应每年走访……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将干部“下基层”工作情况,作为机关单位年终效能考核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赋予一定分值,使“下基层”考核有了“硬杠杠”;机关干部年终考核时,派出单位干部人事部门延伸到干部所联系的基层单位考核。

  严格实行“五个不准”:不准层层陪同、不准特殊接待、不准敷衍应付、不准缩短时间、不准增加基层负担。凡是基层单位有食堂的,一律在食堂自费就餐;没有食堂,周边有商业食宿条件的,尽量不要到群众家中食宿;凡在群众家中食宿的,尽可能固定在一户,并及时足额交纳费用,不增添群众负担。

  活动开展三年来,已有39028名干部深入基层,联系13685个基层单位,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反映问题43227条,直接解决问题33132个,移送解决问题8866个,落实各类资金19.3亿元,有效推动了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