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非亲骨肉 依然父母心——来自宁夏儿童福利院的爱与暖(一)
轻轻敲开王自娟的家门,她一路小跑,一边开门一边将食指压在嘴唇上“嘘”了一声:“孩子们刚睡,轻点儿。”
听到家里来人了,还没睡熟的蒙蒙好奇地走出卧室,王自娟温柔地把他揽到身边。一会儿,乐乐也凑了过来,被王自娟抱了起来。6岁的蒙蒙患有佝偻病,身材如同3岁的孩子;6岁的乐乐患有先心病。两个孩子都被宁夏儿童福利院寄养在王自娟家,她是他们的“妈妈”。
2001年,宁夏儿童福利院开始在永宁县惠丰村尝试家庭寄养。“福利院可以照顾好孩子们的生活,但家庭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我们当时就想给孩子尽量创造家庭生活的氛围。”永宁家庭寄养中心主任王津说。
刚开始,一切并不顺利。惠丰村很多村民都反对,觉得这是福利院在给村里“丢包袱”。随着时间的推移,村民们看到工作人员每天入户查看孩子的生活情况,如果孩子得病就及时接走就医,曾经的质疑和戒备逐渐消失。重度脑瘫的孩子经过康复训练后喊出“妈妈”,还能和家庭成员一起玩耍,病残孩子们的一点点改变让曾经持观望态度的村民们感受到爱的力量。
日久见真情,惠丰村接纳了这些不幸的孩子,给予他们真正的家庭关爱。从刚起步时的1个寄养户,到如今106个孩子寄养在55户,16年来先后有324个孩子在102个家庭里寄养过。
自2005年至今,共有9个孩子在王自娟家里寄养过,其中5个陆续被领养。提起“领养”二字,王自娟止不住地抽泣,念叨着:“老是想我们小莲。”小莲1岁时来到王家,智力发育正常,但有严重的行动障碍。为了让小莲能行走,5年里王自娟花费了很多心血,不会站就扶着站,不会走就抱着一点点挪动,当小莲能缓慢地挪步时,王自娟心里乐开了花。小莲虽行动不便,但总是力所能及地给王自娟帮忙,还经常开玩笑逗爸爸妈妈开心,和王自娟的亲生女儿也像亲姐妹,一家人其乐融融。2015年,小莲被一对美国夫妇领养,“娃娃扒着门哭,不走。”那段时间王自娟恍恍惚惚、度日如年,感觉“自己的肉被剜掉了一块”。两年过去了,一说起小莲,王自娟还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今惠丰村的寄养户们最害怕孩子被领养,领养手续办好后,他们和孩子就天各一方了。
在给予孩子们无私关怀的同时,寄养家庭也在提高自身“软实力”,福利院定期组织“妈妈”们参加医疗常识、消防安全、妇女保健等各类培训班,让“妈妈”们的生活更充实。
王自娟的家里有一本厚厚的相册,里面装满了9个孩子的温馨瞬间。在她眼中,这些孩子除了身体不太方便,都一样聪明可爱。爱的给予是双向的,她给了孩子们妈妈般的关爱,孩子们也给了她无限的欢乐。“我会继续给娃娃们当好妈妈,让娃娃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她说。(记者 李东梅 张 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