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80余家媒体聚焦湖城
全国媒体记者参观银川滨河新区规划展示馆。
媒体记者合影。
媒体记者在活动现场采访。
媒体记者了解滨河新区发展。8月7日,2016第十二届中国宁夏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自驾旅游节暨哈雷戴维森中国第八届全国车主骑行活动开幕,作为此次汽摩节中七大亮点主题活动之一的全国媒体银川行也于当天正式启动。来自北京晚报、扬州晚报、深圳晚报、扬子晚报等50余家全国晚报协会会员单位的记者及全国多地30余家广播电视媒体的记者,组成了一支200人的强大采访团队,全程参与到汽摩节的报道中。
80余家媒体跟拍汽摩节
8月7日,600多辆哈雷机车在前方开路,从览山公园出发,先后途经亲水大街、贺兰山路、丽景街、北京路,通过银川滨河黄河大桥开往滨河新区观光夜市音乐广场,一路上哈雷机车和车手的风采,让来自全国的记者们为之震撼。
淮海晚报记者张林告诉记者,此次汽摩节从内容到形式都很新颖,不同于其他商业性质浓厚的活动,更多突出了一种文化味道,互动性很强,汽摩节的野性豪放与银川的热情开放相得益彰。
另一位记者更是难掩内心激动,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哈雷迷,这是第一次参加规模如此大的汽摩节,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哈雷车,同时,滨河之夜明星足球赛、全国自驾车露营狂欢大会、机车城市大巡游等这些亮点,也让大家觉得这趟银川行很值得。
媒体人赞银川称景色宜人
一路上记者们不停地按下快门,将美丽的银川记录下来。大家将对汽摩节、银川旅游资源和城市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新闻报道,提升银川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来自郑州晚报的记者陈君健第一次来银川,经过一天的考察,他觉得银川是一座景色宜人的现代化城市,“不仅满目山清水秀,还充满文化底蕴,值得再来。”
烟台晚报记者田洪涛则感叹,银川道路宽、空气好,尤其是银川蓝美得让人惊叹。不难看出政府拿出了很多措施去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据了解,全国媒体银川行活动由国家体育总局汽摩管理中心、银川市人民政府、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自治区体育局主办,银川市体育旅游局、银川新闻传媒集团、哈雷戴维森(上海)承办,是2016汽摩节七项主题活动中的亮点之一,活动从8月6日开始持续到10日,接下来参与的媒体还将对鸣翠湖、檀溪谷水上乐园、张裕摩塞尔酒庄、镇北堡影城等景区进行采访。
摩托车加大漠是银川独有的
廊坊都市报赵志峰
“银川和很多人想象的都非常不同,不仅自然风景好,也是一个现代化大都市。”廊坊都市报记者赵志峰说,近年来,银川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这样的好品牌将吸引更多人来到银川。
赵志峰告诉记者,自己了解的汽摩节,自2000年至今已连续举办12届,已经成为广大车迷游客为之向往的大型国际盛会,被誉为“亚洲最大规模的机车盛事”,评为“中国十大节日”、“全国十佳节日活动”。银川也因此被誉为车手圣地、全国自驾旅游的大本营、弘扬机车文化和机车机车运动的主导城市。
“摩托车加大漠,本来就是很博人眼球的一对组合,是银川独有的,如果银川能够将自己的品牌范围扩大,向更多城市推介,效果必然会更好。”赵志峰说道。
记者 闫茜
银川为子孙留下绿水青山
郑州晚报陈君健
此次全国媒体银川行活动,最让记者们惊叹的就是银川的生态环境。
郑州晚报记者陈君健说,一座富有吸引力、竞争力的城市,既要有发达的经济、优美的环境,又要有繁荣的文化、文明的秩序。一个城市,只有真正实现了生态化、实现了文明,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才能拥有城市文明所应有的进步、和谐、高尚等更深层次的内涵,才能拥有走向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陈君健告诉记者,很多城市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一味求速度和效果,而银川却让他看到,这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是将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形象、推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放在第一位的。这必然会让城市越来越美好,也能为子孙后代留下青山绿水,为群众谋福祉。
记者 闫茜
无人机采访队令人惊艳
牡丹晚报潘若松
8月6日,在2016第十二届中国宁夏银川国际汽车摩托车自驾旅游节现场,银川新闻传媒集团无人机采访队引起了“全国媒体银川行”记者们的注意。
“我虽然是第一次来银川,却早已通过无人机航拍的新闻图片,看到了滨河黄河大桥、阅海湾中央商务区、绿博园、滨河新区、贺兰山、艾依河等,也看到了很多银川精彩的大型活动。”牡丹晚报记者潘若松告诉记者。
他认为,银川新闻传媒集团将过去的摄像采访团队,向无人机和新媒体的模式转变,是新闻媒体报道的全新尝试,为现场、时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采访开辟一个新的航道,无人机不受空间限制的绝对优势可以获取第一手信息,为观众、读者带来最直观、最及时的现场画面,也为大家展现了一个更美好的银川。本报记者 闫茜
城市规划具有前瞻性
烟台晚报田洪涛
“来之前真的没想到,这里的环境这么好。”烟台晚报记者田洪涛第一次来到银川,和其他人一样,被眼前兼具豪放和秀美的城市所吸引。
“银川的景色很特别,隔着一道水,一边是黄沙,另一边却是绿洲。”田洪涛说,烟台临着大海,也有水,但银川的水却是另外一种风景。从一路上青山绿水,庇荫环绕可以看出,银川围绕自身自然环境特点打造出一种独特的生态文明。
田洪涛认为,银川的城市规划很具有前瞻性。虽然地处西北内陆,但环境资源可以让这座城市借助“一带一路”的契机,大放异彩。此外,银川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更是丰富了城市的内涵,作为内陆地区,依旧能够走出一条独特的开放发展之路。
记者 李尚
银川让人觉得既熟悉又新奇
太原晚报杨进
“银川这个地方和太原很像,但又处处不同。”太原晚报记者杨进对于银川的感觉是既熟悉又新奇,银川气候特点和太原很像,但银川的秀美灵动却超乎他的想象。
“这个地方环境好,生活在这样的地方真的很舒服。”杨进说,一踏进银川的土地,就被这里的山清水秀所吸引,一路上看到的银川,绿化建设完善、道路宽敞,整座城市气派又不拥挤,非常适合长期居住或观光旅游。
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杨进认为,银川丰富的水系资源不仅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不少灵气,更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基础。同时,这里多种文化交融共生,使得银川更具魅力。此外,太原距离银川并不算远,如果两地能够加强交流合作,对彼此旅游业发展,都会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记者 李尚
银川之行一场新奇体验
绥化日报李书庆
塞上江南,碧水蓝天。虽然在很多人的认识中,银川可能只是一个内陆地区的小城市,但每当有人走近她,银川便以清秀崭新的面貌颠覆大家的想象。绥化日报记者李书庆头一回来到银川,感觉像是收获了一个惊喜。
“感觉很开阔,很干净,一来到这儿心情就很好。”李书庆说,处处可见宽阔的马路和独具西北特色的美丽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外,没来银川之前,根本想象不到,水和沙相接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直到这次给了他一个新奇的体验。
银川不仅像一个安静俊美的姑娘,骨子里的热情也让李书庆感到惊喜。“汽摩节的机车巡游让我心潮澎湃。”李书庆认为,不是所有城市都能hold住这种热血激情的盛大活动,汽摩节传递的文化内涵也只有在银川才得以彰显。
记者 李尚
银川是个大气的城市
淮海晚报张林
最早了解到银川,是在中学课本上。“我记得那时候,老师说银川是‘塞上江南’,当时还很疑惑,塞上怎么会有江南呢?”张林说。
在此番来银川之前,张林对银川的认识还停留在书本或电视上,这趟行程让他对银川有了一个更加立体直观的感受,作为宁夏首府,不光有独特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西夏文化遗迹,浓厚的回乡风情,真是别具韵味。
此外,单从城市建设来看,张林说银川与之前想象的偏远小城不同,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大气。但与大都市不同的是,这里没有拥挤的人群和车辆,生活安逸,民风淳朴,更没有大城市的焦躁不安。同时,银川还有着热情奔放的个性。此次汽摩节与银川的结合,更是让所有人都感受到这种激情,同时也品味到城市的新潮和勃勃生机。
记者 李尚
银川国际范越来越明显
延安日报樊宝峰
和很多第一次来到银川的人不同,延安日报记者樊宝峰对银川已经很熟悉了。作为他喜爱的城市之一,银川近几年的发展也着实让他叹服。“银川的城市框架设计很好。”樊宝峰说,银川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很注重路网建设。新路网的开通,也拉动了很多相关产业,并使其聚齐,形成新的风貌。
此外,银川自然环境资源本来就很丰富,城市内水系居多,在生态建设方面更是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地方。同时,各种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生态文化更是为银川奠定了发展基础。
“现在的银川很大气,未来应该走国际化都市的道路。”樊宝峰认为,银川作为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实验核心区,国际化步伐已经在加快,国际范儿也越来越明显。本报记者李尚
记者 闫茜 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