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高墙内的看守所所长
“住”在高墙内的看守所所长
——盐池县看守所所长张广春13年的执着与坚守
宁夏日报记者 刘卫 王桂生 李东梅
张广春(右)正在对被看押人员进行耐心帮教。记者 王猛 摄
介绍工作情况时,话说得极顺溜。对荣誉墙上包括“全国标兵看守所”在内的36块奖牌,每一块的来历都如数家珍,“我们是宁夏唯一的全国标兵看守所,而且已连续两届都是标兵,被人称为宁夏版‘秦城监狱’。”可是一谈个人经历,盐池县看守所所长张广春嘴却一直打磕绊。不到一分钟,坐姿换了好几回,藏在桌子底下的两条腿一会儿蜷着,一会儿伸直,手也不知道该放哪儿。
话说到一半儿,张广春突然站了起来:“我不适合这种场合,大家坐着说我一个人的好,身上直起鸡皮疙瘩。我回避一下,你们想说啥就说啥。”说完,他先“逃跑”了。
采访没了主角儿,我们只好“侧面进攻”,从同事和家人打开的那扇门里“走近”真实的张广春——一个在高墙内“住”了13年的看守所长。
“看守所办公室的那张床就是他的‘家’。一年365天,他有360天住在看守所。天天来,哪个民警都‘头疼’,到了双休日,本想偷个懒,回身一看,他又来了。他外出学习,一天也要给所里打几个电话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能坚持一年两年、三年五年,但在这样一个枯燥、单调的地方坚持十几年确实不容易,他确实是把心掏出来搁这儿了。”看守所教导员郭邦起说。
副所长鲍江说:“7年前,我还是个新兵。记得刚分到看守所,第一次值夜班,半夜两点多正在看监控,四下夜深人静,突然感觉房间里有动静,张所从身后拍了我一下,把我吓得半死。事后我才知道,他对所有的新民警都不放心,凌晨两三点要起来再看一下。”
“广春是盐池本地人,上头有领导,还有亲戚朋友,你说找他说事的多不多?但这个人没‘人性’,不合规的事,谁说也不行,没有一点情面可讲。那年,他自己的堂弟因为盗窃罪被抓进来,从来没见他给过啥特殊照顾。他经常说,民警时时刻刻面对诱惑,一些在押人员家属拉拢腐蚀你,今天一包烟,明天一斤肉,你如果把这个口子一开,下面就全开了,必须把钱财物堵在高墙之外。”盐池县公安局副局长贾龙说。
“干我们这行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也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每天就是管理在押人员的吃喝拉撒,都是一些琐碎的细节,没干过的不知道,很枯燥,也很乏味。有的在押人员患有艾滋病、肺结核,还有一些人因为吸毒身上皮肤烂得一块一块的,我们看了都躲得远远的,张所长却总往跟前儿跑,不仅亲手给他们理发,还带着他们看病。”鲍江说。
“这个人没架子,干啥事都身体力行,监室下水道堵了,他去通。厕所脏了,他去扫。监区门窗、钢网松了,他拎着个扳子就上去了。就连走廊里的所有宣传画都是他撅着屁股一个个钉上去的。这些年,看守所没有这么个细心的人盯着,也不可能出这么多成绩。”郭邦起说。
女儿张倩说:“我爸很少回家,一般都是家里说开饭了他才往回走,吃完饭就匆匆走了。他在家里不怎么说话,但是对我们要求特别严格。小时候比较怕他,见到他就想躲远点。在看守所十几年,他从来没在家过一个春节。每年都是我妈、我和我弟三个人团聚。到了大年初一,包点饺子给他送到看守所。”
一堵高墙,两道铁门,隔开了善与恶、正与邪的两个世界。
行走在两个世界之间,张广春是许多人生命岔路口的“扳道工”。他常说:“挽救一个在押人员,就是挽救一个家庭。世界上多一个好人,就会少一个坏人。”
走出看守所的高墙,迎面是一幅张广春设计的画——夕阳枯树下,站立着白发亲娘佝偻的背影,等待一个曾经迷途的灵魂。画面上只有一句话:“我在等你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