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
春寒料峭,乍暖还寒。2月20日,记者在兴庆区掌政镇五渡桥村花卉种植大户张春平的温室里看到,1万多支百合生机勃勃,含苞待放。张春平高兴地说:“这是今年新种的品种,一枝百合的批发价能卖到七八元,相当于过去种康乃馨20枝的价格。”像这样的实验温室,张春平今年种了4栋。
敢于尝试新品种的背后,不仅仅是美好的市场前景,还有兴庆区提供的政策红利给花农兜了底。从原来的康乃馨“一枝独秀”,到现在玫瑰、百合、郁金香等“百花齐放”,兴庆区不断深化花卉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耕”花卉产业“全产业链”,加快打造“塞上花卉”品牌。
从低端到高端花农敢于尝鲜
张春平所种植的百合品种就是高档鲜切花。“对于新增种植康乃馨、切花菊、非洲菊、剑兰、马蹄莲、绣球、郁金香等鲜切花,补贴标准由2015年每亩补助2000元增加到3000元,种植东方系列百合等高档鲜切花补贴标准由2015年每亩补助4000元增加到5000元。”兴庆区花卉产业发展中心主任杨平介绍,2016年兴庆区就出台了《兴庆区2016~2017年设施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花卉产业发展。
如果说从前种植新品种仅仅是个别种植户的“大胆创新”,现在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鲜切花种植农户的“尝鲜之举”。兴庆区掌政镇洼路村的白学军就是其中之一,他种植的玫瑰花情人节期间供不应求,一扎(20枝)玫瑰的价格最高能卖到70元。白学军今年种植了5栋温室的玫瑰,平均每栋棚每年可以收入1万元左右。截至目前,兴庆区种植的花卉品种已有100余个。
在鼓励企业、农户种植新品种的同时,兴庆区也在加快花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根据《兴庆区2016~2017年设施农业产业扶持政策》,2016年、2017年兴庆区分别安排资金100万元、150万元,扶持花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筹备建设“银川花卉研究所”。通过市场化模式,加强同学校、科研院所、科研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签订技术服务协议,组建花卉研发团队,研发适合本地种植的花卉品种和自主知识产权品种。
借力“花博会”加快开拓国际市场
虽然兴庆区花卉种植的面积不断扩大,销售量逐年提升,但是,兴庆区鲜花销售的渠道还非常单一。在银川国际鲜花港项目论证会上,德国汉诺威大学园艺学专业博士李厚华告诉记者:“经过调研,我们发现宁夏地区缺乏设施配套齐全、规模大的花卉市场,这不仅限制了本地花卉园艺产品的批发流通,也限制了国内其他产区花卉园艺产品进入本地和周边市场。建设现代化、规模化、辐射面广的花卉交易市场,既是银川市花卉园艺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和谐城市生活美化消费的需要,更是2017年花博会向世界展示宁夏花卉的需要。”
随着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举办日期的日益临近,位于兴庆区大新镇的银川国际鲜花港项目也在加紧施工。据了解,该项目占地面积440亩,建筑总面积18万平方米,总投资2亿元,集花卉苗木批发交易、冷链物流、科普博览、培训基地,休闲观光于一体,建成后,将成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辐射影响力最强的花卉展示集散中心,对兴庆区、银川市乃至整个西北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都有积极的引领推动作用。去年,银川市兴庆区华盛钱隆花卉走进迪拜新闻发布会暨洽商会在阿联酋迪拜成功举行,这标志着兴庆区加快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不断加快。
政策发力助推产业提档升级
杨平介绍,今年兴庆区将借力银川市2017年举办第九届中国花卉博览会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完善6个花卉示范园区8个花卉示范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设现代化连栋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拱棚、喷滴灌等高效设施,高标准配套水、电、路、林和加工、包装、冷储、配送等基础设施,打造高科技、现代化花卉生产典范,形成集群效应,拉长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花卉产业链条,推进花卉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打造“塞上花卉”品牌。
同时,兴庆区将依托东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积极挖掘花卉产业的潜力,大力发展休闲型、观赏型、参与型、商品型等不同类型的花卉产业,不断拓展旅游空间和领域,丰富旅游特色和内涵,延伸花卉产业链,为花卉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途径,努力打造以发展休闲采摘、旅游观光农业为目标的生态休闲观光农业。
记者 王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