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暖了才幸福
42名村民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让西吉县震湖乡蒙集村人投身公益、扶弱济困、守望互助的义名远扬。
近日,在蒙集村村部附近,记者碰到了七八位正在义务打扫卫生的志愿者。年迈者手持铁钳夹拾垃圾,不放过一处果皮纸屑;年轻人提着扫帚打扫广场,像清扫自家庭院一般认真。
“志愿者的工作,可不只是义务清扫那么简单。”村支书蒙儒勇一边挥动扫帚,一边细数全村4支志愿服务队的工作范围。
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村里相继修建了新村部、文化广场、休闲广场,公共场所不断扩大,志愿者定期义务清扫弥补了保洁卫生工作的短板。
环境整治中,每家每户打理好自己负责的区域,志愿者则对私人未曾顾及的区域进行打理、整治,让环境更加宜居。
河长制实施后,志愿者作为蒙集村巡河员力量的补充,保护震湖上游水系的生态系统,丝毫未敢松懈。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志愿者们长期照顾村中的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残疾人,让“空巢”人群感受到了温暖。
马莉莉,村委会主任、志愿服务队队长。
最近,她总牵挂着一个人。
这个人是59岁的村民蒙昌虎。蒙昌虎天生眼盲,和80多岁的老母亲相依为命,马莉莉时常帮两人购买生活必需品。
今年1月,蒙昌虎的母亲病逝。一段时间里,六神无主的蒙昌虎常打电话给马莉莉,说母亲走了,他成了没人管的人。
每次蒙昌虎一来电话,马莉莉就带着志愿者上门,为他收拾家务,陪他唠家常,帮他宽心。
蒙映家,是村党支部副书记,志愿服务队副队长。
2005年,村民李凤英的老伴去世,71岁的她成了孤寡老人。13年来,蒙映家把老人当作家人照顾,定期送去吃喝,陪老人散心聊天。现在,老人视力变弱,除了娘家侄儿,不认得生人,但志愿服务队队员上门,老人总能清楚地喊出对方的名字。
丁虎琴,村中致富带头人,志愿者服务队队员。
今年元旦,丁虎琴自掏腰包,带着志愿者给村里20位80岁以上老人、4位五保户和2位特困户家庭送去了米、面、油等新年慰问品。
遇到独居老人,丁虎琴除了嘘寒问暖,最上心的还是老人的用电情况,如果发现老人家的电线或插线板有问题,立马着手维修更换。他说:“老人手脚不便,容易忘事,保证他们安全用电是应有的关心。”
吴秋亮,志愿者服务队队员,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她和丈夫常年义务为村中老人理发,一把推子、一把剪刀,成了两人入户必备的工具。
谈及为何加入志愿者队伍,吴秋亮心直口快:“现在日子好了,产业走上正轨,家里老人身体健康,有空闲时间为大家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挺好。而且,其他村民都加入了,我也不能落后。”
吴秋亮说,让她下决心加入志愿服务队的是2015年全村救助村中大学生的感人事。当时,村里一名在湖南读书的大学生身患重病,村干部在大喇叭上号召乡亲们自愿捐助,结果几乎全村人都赶来捐款捐物,仅现金就捐了3万多元,低保户张勇忠更是两次专程跑到这名大学生家捐款。
“蒙集村是2015年的西吉县整村推进村,2017年成功脱贫销号。除了14户政策兜底户、返贫户,其他村民都找到了适合发展的产业,靠奋斗摘掉了贫困帽子。可以说,尚未脱贫的村民是全村人精心呵护的对象。”蒙儒勇说,随着精准扶贫深入推进,蒙集村村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一些公益热心人、致富带头人、自治明白人、文化引领人崭露头角。通过形式多样的引导措施,这些能人、智囊成为了蒙集村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理念同步前行、深度融合的践行者,在他们的带动下,良好乡风文明在潜移默化中逐渐成型,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依,物质、精神“双丰收”。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时代背景下,蒙集村还要完成精神脱贫的愿景,我们努力奋斗,为的是不让任何一户村民在奔小康的路上掉队。”蒙儒勇说。(记者 朱立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