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包车”是中国式春运下的“正常”现象

09.02.2015  09:50


  4日上午,坐在杭州贵阳3599/3600临客列车上,从3日下午湖南怀化到4日上午的江西上饶,贵阳人张成勇在这段路程里成了19节客运车厢里唯一的乘客,他感叹“一个人都没有,太冷了”。(2月5日人民网)
  2015年春运已经拉开了大幕,不经意间,贵阳人张成勇成为了全国媒体和网友关注的焦点,媒体刻意突出的是“奇葩”二字,更多的是嘲讽的意味,而众多网友则是质疑在一票难求的春运高峰时刻,怎么会出现一个人“包车”的情况。事实上,这种“包车”的“奇葩”事反映的正是“中国式春运”的难点所在,更是中国式春运下的常见现象。
  中国式春运的难,是难在单向运输。新春佳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幸福团圆,无论是在外打拼的游子、求学的学子在这个时候都要回到家乡,回到父母身边,一家人欢欢喜喜吃团圆饭。正是这种定时、定点的单向客流的集中爆发,造成了中国式春运的难。
  今年的春运,铁路预计将发送旅客2.8亿人次,平均每天7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是单向客流,仅仅是这个数字就已经远远超过了2014年日平均旅客发送量,远远超过了图定旅客列车所能运送的旅客数量。铁路部门只能采取从西部抽调车体和工作人员,“空车”回送到东部组织开行临时旅客列车,这才出现了临客列车单程满员甚至超员,返回却出现一个人“包车”的“奇葩”现象。
  笔者认为,东西部发展不均衡是造成单向客流集中爆发的主要原因。东部发达地区在产业资源、教育资源等方面有着西部无法比拟的优势。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指引下,一方面东部省份要鼓励企业、学校到西部办学、办厂,另一方面西部省份也要切实做好招商引资工作,让过剩的劳动力和广大学子就近求职、求学,假以时日,一个人“包车”的“奇葩”现象将不再出现。
  做为企业,铁路部门能做到的是推出自己的拳头产品,最大限度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坚守自己的社会责任。而春运这道难题,还需要全社会共同破解。(文/海淼)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