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形态与产业布局实证研究—基于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的视角
一、宁夏城市形态的基本现状与特征
基于《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宁夏作为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路,研究宁夏的城市形态,可以把其看成一座大的城市,对城镇化、城市分布密度、工业化、人口密度、能源消费、居民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分析与对比,全面把握宁夏城市形态的基本现状与特征.了解宁夏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
(一)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程度不均衡
新世纪以来,宁夏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高于全国l.35%的年均增长率,由2000年的32.5%增长到2013年的52.0l%。虽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已位居西北十二个省区之首。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发展程度不均衡,总体上呈北高南低特征。
(二)城市分布密度较大,但区位优势不足
一般来说,区域内城市数量较多,城市间平均距离小,分布较为集中,容易形成城市群形态。但由于各地区资源承载能力差别很大,有些地区资源承载能力不足以支撑大规模城市群的发展。宁夏境内城市密度虽然较大,由于深处西部内陆,区位优势不足,区域内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并不强。
(三)工业化程度接近全国水平,但仍处初期阶段
2009年~2013年,宁夏工业增加值增长趋势与全国趋同,增长速度较为可观,年均增长l5.14%,高于全国3.08个百分点。据测算,2013年宁夏工业化率为36.8%,全国为37.2%,工业化程度接近全国,但仍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
(四)流动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密度整体趋增
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流动人口也在持续增长。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截至2010年11月1曰,宁夏流动人口为153.45万人,比2000年增长l.28倍。在全部流动人口中,区内流动人口占75.99%,区外流动人口占24.01%。
(五)能源消费增速较快,新能源消费水平较低
2009年~2013年,宁夏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2009年能源消费总量为3355.9万吨标准煤,至2013年已达5260.1万吨标准煤,增长近1.6倍,全国增长l.2倍,能源消费增速高于全国,但新能源消费水平较低。
(六)城市环境治理工作落实良好,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得以兼顾
2013年全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0. 39%,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7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97.13%。另外,通过污染减排,银川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1天,占总天数的68.8%:石嘴山、吴忠、固原、中卫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1%。黄河宁夏段良好水质以上断面比例达到100%.其中二类优水质断面占50%。
(七)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偏低,财产性收入过低
2013年宁夏城镇人均家庭总收入为23767元,约占全国水平的8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15321元,约占全国平均水平的85%。研究表明宁夏城镇居民人均收支多项指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在人均收入方面与全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财产性收入过低。
二、宁夏产业结构及空间布局演变特征
(一)产业结构演变特征
1.第三产业“昙花一现”.产业结构依旧落后。90年代以来,宁夏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全区经济的稳定增长,第三产业一度居于主导,但至今,产业结构仍未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类型的根本性转变。
2.首府经济“一枝独秀”,固原工业基础薄弱。从五市产业结构来看,银川、石嘴山、中卫、吴忠市产业产值结构为“二、三、一”类型,与全区一致,固原市为“三、二、一”类型,与全国一致。其中,银川市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约l289亿元,占据全区半壁江山,可谓“一枝独秀”。固原市虽与全国同属“三、二、一”结构类型,但地区生产总值仅185亿元.与银川市相差近7倍,第二产业生产总值更是相差14倍,工业基础相当薄弱。
(二)宁夏产业空间布局演变
对比2004年与2013年宁夏各市县三次产业总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可以发现:
第一产业方面,除盐池县以外,各市县生产总值占GDP比重均有所缩小,红寺堡区、西吉县、彭阳县、海原县、同心县、隆德县以及泾源县农业化程度相对较高。
第二产业方面.由于2004年整体发展水平不高.有6个市县产值占GDP比重低于30%。2013年已减少为3个。发展相对较好的是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利通区、盐池县、中宁县、石嘴山市、青铜峡市和灵武市。
第三产业方面,多数市县产值所占GDP比重较十年前有所提高,发展相对较好的有银川市、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中卫城区(沙坡头区)、海原县。
三、优化宁夏城市形态和产业布局的对策建议
(一)重点加快“两带”建设,均衡城镇化发展水平
一是加快沿黄城市带建设。吸引人口向沿黄城市群聚集.充分发挥沿黄经济区的产业竞争优势.将产业配套理念融入城镇化设计,每个城市应依据产业基础和市场资源配置的不同而有所侧重,避免同质化发展。
二是加快六盘山地区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建设。必须在产业规划下确定城镇化的发展,依托清水河城镇产业走廊,加强闽宁产业合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黄河善谷,适度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清真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中南部地区工业化进程。
(二)重点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是加快实施银川河东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筹备四期扩建项目,探索成立货运航空公司。积极发展直线航空,大力开发航空旅游业。
二是加快银川至西安高铁建设速度,申请银川至太原动车建设。加速推进石银交通运输一体化,同时打通与周边阿拉善盟、鄂尔多斯的省级通道。加快建设快速城际铁路.缩短区域空间距离。
三是积极推进中宁陆路口岸与银川综合保税区及天津等港口联营合作,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互补、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体系,发展现代物流业。
四是进一步积极完善吴忠“八纵八横一环”公路网布局,通过环线建设实现吴忠与银川、宁东产城一体、融合发展的格局。
五是进一步打通国原与周边省市公路、铁路大通道,尽快在既有线路右侧开工建设宝中铁路二线。①
(三)重点优化城镇空间结构,调整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
一是优化城镇空间结构。要促进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合理布局,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二是尽快调整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要强化对土地征用和国有土地出让程序的规定,严格限制集体经济组织与各级政府以行政权力侵犯农民的土地产权,并尽快调整土地所有制二元结构,实行农村集体土地和城市建设用地“同地、同价、同权”。
(四)重点发展循环经济,为城市发展预留空间
一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成本与价格机制。要提高废弃物排放成本,强化废弃物排放收费制度。要增强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成本优势.提高循环利用废弃物的比较经济效益。
二是充分重视并提升新型能源消费能力。鼓励利用风能、太阳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综合考虑交通、环境、资源、土地、区位等各种要素,大力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按照集约化发展思路统筹能源资源、土地资源等条件,制定新能源利用开发规划。
(五)重点发挥主导产业优势,推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一是发挥银川总部经济引擎带动作用。增强银川集聚高端要素,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功能。加快阅海湾中央商务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力争使之成为中阿经贸合作交流中心。
二是建设国家级宁东能源化工基地。扎实推进宁东——上海庙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合作,在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的同时,强化节能减排工作。
三是建设中国(宁夏)清真食品穆斯林用品产业基地。加快建设吴忠清真产业园、银川德胜清真食品园、固原西部轻工业园为主的清真食品与穆斯林用品产业带。
四是全力打造银川—石嘴山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对外招商力度,加快宁津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陆港经济区综合配套设施,加快电子口岸信息平台建设,推动与沿海沿边电子口岸协作.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水平。
五是建设中卫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区。在重点发展旅游业的同时,扶持带动养老、观光农业、沙漠文化等旅游拓展产业,将旅游经济开发区发展为集商贸、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开发区。
六是建设固原扶贫开发与环境保护示范区。要创新扶贫开发模式,明确认识“扶贫要先扶志”,避免陷入扶贫资金“打水漂”的恶性循环。加强贫困地区社会保障投入力度,积极探索对口帮扶,有效引导产业扶贫。
(六)重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让人民群众从中获益
一是围有资产管理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积极发展混有所有制经济.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通过员工持股,一定程度上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二是对不同功能的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根据其不同功能,实行有区别的分类改革。对公益类国有企业,应加大国有资本投入,增强其提供公共
产品和服务的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
三是试点利用国有资本增加对固原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进行投入。固原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工业化进程较为缓慢,长期以来,为了维护全区生态安全在经济上做出了很大牺牲。增加对固原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旅游业的投入,有利于该区域生态环境修复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结合,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减轻财政负担。(数据来源于2004年~2014年《宁夏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尚亚龙,宁夏社科院综合经济所助理研究员)
注释:
①宝中铁路既有线路位于陕西、甘肃和宁夏境内。途经宝鸡、平凉、吴忠和中卫市、综贯陕甘宁三省区l4个县市,全长498.54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