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幸福院:农村留守老人的“家”

02.09.2015  09:38

午后,幸福院的老人在下棋。 

  在平罗县灵沙乡胜利村,有一家穆斯林互助幸福院,这里居住着60余名农村留守老人。这个小小的村子里,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留下了田地和爹娘,老人的养老就成了难题。

  灵沙穆斯林互助幸福院是旧校舍改建而成的,红墙青砖看起来格外显眼,4排平房分别占据了东南西北4个方向,让整个院子显得格外开阔。初秋的阳光下,院子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记者到达的时候已是下午3点左右,老人们睡好午觉,三三两两地坐在门口聊天儿。

  我们推门而入的时候,80岁的马占元老人正在床上休息,听见动静赶紧起床招呼我们这群不速之客。这间房子就是马占元和老伴如今的家:客厅里两张单人床并成的大床紧靠墙边,被褥的摆放和家里的大炕没有两样;里面的小套间放了张小床,方便家里的亲戚来探望;独立卫生间、电视、冰箱一应俱全,完全能够满足居家需求。马占元是胜利村八队的农民,住进幸福院快一年了,儿女们忙着务农挣钱,没有精力照顾父母,马占元和老伴干脆搬到了这里。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吃饭有人做,病了有人嘘寒问暖,最重要的是冬天不用再挨冻。

  村支书马占虎告诉记者,农村老人的冬天不好过,一般靠火炉和热炕取暖,坐在炕上屁股是烫的,身上却冷得要命。更让人担心的是,煤烟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老人们住得远又不太走动,有了危险也没人知道。考虑到这一点,幸福院专门铺设了地暖。

  像马占元这样,老两口双双入住互助幸福院的还不少,还有一些孤寡老人则需要与别人合住。74岁的赵秀琴就是如此,她对这里的环境和伙食都满意,住了大半年之后,她觉得身体比以前硬朗多了,“以后我就死心塌地住在这儿了。”老人笑言。

  胜利村是个回汉混居村,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270人,年轻人大多进城务工,庄稼和孩子就交给了父母。等到孩子大一点就被接进城里读书,村里的学校就此闲置;终有一天,老人也干不动农活了,城里住不惯,只能窝在空荡荡的家里……经过前期的摸底调研,村支书马占虎觉得可以把校舍改造成养老院,让老人们住进来,互相有个照应。去年9月,灵沙穆斯林互助幸福院正式营业,灵沙乡凡是年满60岁的老人都可以入住,一日三餐大概10元钱,冬天每月需要缴纳150元暖气费,除此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开支。目前入住的老人有67位,年龄最大的83岁。

  记者了解到,为了满足更多农村留守老人的入住需求,幸福院二期工程正在积极筹备中,届时可提供320张床位。(孙丽琼/文 马立冰/图)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