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先生9万余元存款被人多次从东莞取走
相关链接 :
42名储户9505万元存款就这么丢了?
于先生展示银行提供的流水单,根据流水单,取款的IP地址位于广东东莞。记者 魏巍 摄
去年11月27日23时,贺兰县的于先生和往常一样准备睡觉,而远在广东东莞的一银行ATM机上,却有人正在从他的建行卡账户中分多次取走9.11万元。于先生认为,由于银行柜员机存在安全漏洞,致使自己的银行卡被人复制后提走现金。事情过去一个多月,于先生和建行贺兰支行协商多次,初步确定取走于先生钱是多人所为,但钱去哪了,还得等警方调查处理。1月15日,记者进行了相关采访。
9.11万元被多次从异地取走
于先生说,去年11月27日晚,他的手机连续收到7条银行发来的短信,提示其建行账户发生交易,多次被支取的金额达9.11万元。于先生的妻子称:“这张卡一直在他身上,从未在外省用过,钱却被人从广东取走,真让人难以相信!”
昨日上午11时许,记者在兴庆区利群街一商店见到了于先生。“事发在夜间,我次日8时许才打开手机看到取款短信。”于先生表示,开机后手机连续接到多条短信,提示他的建行账户发生了异地交易,他这才意识到钱被人盗走。但因银行卡并未丢失,于先生起初怀疑是银行系统出了错,便打电话到银行询问情况。银行告知他并非系统问题,于先生立即按银行提示将卡挂失。当日一早,他赶到贺兰县公安局报案,随后向建行贺兰支行反映情况。
记者在于先生的银行流水单上看到,取款的ATM机地址为东莞阳江万福支行,第一笔取款时间是去年11月27日23时,金额为50000元,之后提取现金8次,扣除手续费,共取现9.11万元。于先生的手机取现短信由95533发来,共有8条短信。根据短信显示,取款均来自他的银行卡账号。
“不可能是我自己取的钱”
昨日,于先生来到贺兰县复兴路南街的建行贺兰支行,继续反映情况。经“中国建设银行综合应用系统”查询,于先生的账户在去年11月27日23时57分后发生多笔交易,交易时间、金额与其接到的短信一致。查询信息中显示交易地点为“中国建设东莞阳江万福支行”。
“我的这张卡发现异常后挂失成功了,也验证真伪了,这张卡是真卡,不是仿造。那东莞取钱的就肯定不是我自己,取钱人用的卡也不可能是我手上的这张。难道当日凌晨在广东取钱,8点钟就能赶回银川报案吗?”于先生反问。
协商中,银行让于先生签署一份个人和解协议,并给于先生4.55万元,用于事情处理过程中应急。考虑到金额不是丢失的数目,于先生迟迟未签署。对此,于先生的妻子说,协议明确了不再追究银行责任,公安部门查不到结果的话,银行又不愿承担责任,才不愿意签协议。她还质疑,为什么银行ATM机无法识别卡?客户把钱存到银行,银行自己出问题把钱丢了,这责任没人承担吗?如果急用钱去救命怎么办?
银行:建议客户等待警方调查结果
随后,记者联系建行贺兰支行行长助理,他证实确有此事。“近年来,这样的事在银行系统并不少见。考虑到公安部门已介入,我们建议客户等待调查结果。”
对于和解协议,该负责人称,于先生的钱是给农民工支付工资的,这是银行为客户着想而采取的措施,4.55万元并非银行给的赔偿款。若于先生存在自身问题,最后还要将这些钱退回。同时,该协议不具有强制性,若于先生不愿和银行签署,那么就只能等警方调查结果。考虑到若调查时间漫长,于先生期间一分钱都拿不到,银行才提出临时和解协议。如果调查结果出来了,由银行承担责任,银行不会逃避。
既然类似事情不止一次发生,该如何预防呢?记者咨询了该银行一位知情人士。对方表示,人们通过POS机刷卡消费时,千万不要将银行卡交给陌生人,在刷卡时要注意观察,输入银行卡密码时,一定要有所遮挡。在ATM机取现时,还要看设备上有没有安装视频和加装设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不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给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除持卡人自身的安全意识外,更重要的是银行设备自身的技术缺陷。一些熟悉高科技的犯罪分子可轻易通过电脑设备和盗取银行卡磁条上的资料复制银行卡。目前,国际上解决此问题的办法,是用技术含量高的智能卡逐渐取代现有的磁条卡,加大网络交易监管力度,严格管理大额交易。记者 魏巍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