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群众的笑脸
“今天最想看的还是《狸猫换太子》,以前电视上看过一次,感觉特别有意思,没想到今天在家门口还能看到。”2月26日,银川市金凤区良田镇,48岁的村民马有奎笑着说。
没有炫目的舞台,没有华丽的服饰,只有演员们惟妙惟肖的表演。连日来,宁夏演艺集团下属的各院团深入乡村、企业、社区、景区等,开展下基层惠民演出。他们走到哪里,就把舞台搭在哪里,把欢声笑语带到哪里,把文艺的魅力带到宁夏大地的角角落落。
在盐池县文化馆,8天的演出,让村民马军感觉十分过瘾。今年40岁的马军是永宁县李俊镇村民,在盐池县做辣椒生意已有10余年。“平时做生意很忙,从未现场看过一场秦腔演出,总感觉看不懂,看了《周仁回府》,没想到秦腔里也有这么感人的片段。”今年春节期间,马军给自己放了10天假,带着媳妇第一次看秦腔,通过现场观看,两人对秦腔有了全新的认识。
秦腔现代戏《王贵与李香香》展现了70年前宁夏盐池周边地区人民走上革命道路的坎坷历程。由于这部戏的编排取材于盐池,当地群众纷纷叫好,几乎每一场都座无虚席。演员们精彩的表演把这部戏演绎得跌宕起伏,剧中人物的真、善、美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引人入胜。
“总有一种力量,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总有一种精神,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山记得你,水记得你,现在我也记得你了!”宁夏宁之旅旅行社的骆沛妍说。在镇北堡西部影城、黄河横城旅游区等旅游景区,大型原创话剧《六盘鸿雁》中村党支部书记“于老槐”的感人事迹引起共鸣。
“于老槐”的扮演者是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戏骨”刘培清,他也是《六盘鸿雁》中年龄最大的演员。接到剧本时,刘培清很纠结:“想演又不想演,我已经快60岁了,在剧中饰演24岁到80岁的于老槐,年龄跨度太大,能不能演好,心里没底。”最终,剧本里于老槐“人过留名、雁过留声”的初心与誓言,打开了刘培清的心结。
“只要老百姓有需求,我们就要克服种种困难,把每一次演出都做到近乎完美,这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刘培清说。除《六盘鸿雁》外,宁夏话剧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还编排了一台精致的综艺晚会,连续演出12场,吸引了6000多名群众观看。
台下,观众嘴里哼着唱词、手上打着节拍,眼里眉间神采飞扬。台上,醉酒的杨贵妃软语娇嗔,擎灯的李铁梅字句铿锵……这是京剧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的动人影像。为了让基层群众品味视听盛宴,感受国粹魅力,宁夏京剧院以“欢乐中国年,同圆中国梦”为主题,为基层群众献上了京歌《梨花颂》《中国新时代》,京胡独奏《夜深沉》《梅花新调》,京剧猴戏技巧展示等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
“在基层演出虽然很辛苦,但收获也很多。看到基层群众渴望的眼神,我们演职人员受到鼓舞,更加坚定‘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决心。”宁夏歌舞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李曼莉说。此外,宁夏歌舞剧院编排的13场文艺演出,从形式多样的文艺节目,到演员独特的台风,再到雷霆万钧的场景变化,让观众在台下尽情地感受着歌舞带来的艺术享受。
宁夏人民剧院主办的交响乐《春天的约定》影视动漫音乐会和民族管弦乐《影视作品专场》音乐会吸引了近2000名观众,通过演绎传统经典作品,为基层群众奉上了一场声韵悠长的民乐盛宴。“开展下基层惠民演出,用相聚、陪伴与热闹的氛围感染着大家,让文艺活动润泽人们的心田,这就是文化惠民的意义所在。”宁夏人民剧院负责人俞海涛说。(记者 王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