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阿贸易网络中的文化认同探究
中阿贸易网络中的文化认同探究
宁夏作为中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在对外贸易中不仅要注重开放水平的提高,也要发充分挥文化优势积极构建贸易网络。当前的宁夏,要以“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发挥其在语言、种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价值观等与世界穆斯林具有高度相似性的人文特征,搭建与阿拉伯国家进行经贸合作的平台,从而加快开放宁夏、开放银川的建设。
一、文化认同与贸易网络。文化认同被作为是一种文化心态和特殊的心理状态,是社会个体界定自我、区别他者并形成具有共同文化内涵的群体标志。它包括行为准则、礼仪、语言、宗教、惯例和信仰等,主要体现为国家在互动与交流中所表现出的一种行为模式,通过左右贸易主体对利益的判断来影响行为。
伴随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互作用、影响、依赖的贸易网络应运而生,它逐渐成为贸易合作中最具代表性的组成部分。尤其是以语言、种族、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价值观等文化开始促进贸易网络的便利化,提高了国家间进行贸易的文化适应性。那么,文化认同和贸易网络有什么关系呢?Jean(1997)认为类似的伊斯兰贸易网络在1000年前的地中海和非洲地区就开始存在,贸易主体大量借助基于相互“认同”的宗教、语言、价值观念等文化所形成的贸易网络来“润滑”贸易。
二、文化认同影响中阿贸易网络的路径分析。以共同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为特征的文化认同是通过降低营运费用、减少流通费用、减少交易成本和增强网络连通性来影响中阿贸易网络。
1.优化贸易网络以降低营运费用。宁夏在对阿贸易合作的过程中,语言和文化的细节上存有差异,但双方都是以中东阿拉伯、波斯族系为主体,以伊斯兰为强有力核心而凝结成的穆斯林群体。其文化认同的思想符号是有共同的宗教信仰,聚居地大多建有清真寺,重大活动需要阿訇主持等,这种文化认同在贸易网络中作用很重要。这种文化认同可以优化贸易网络,为贸易双方提供了解商品的渠道,从而有利于商品的集聚和规模化销售,进而扩大贸易网络,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此外,以共同宗教为基础的文化认同还可以建立贸易双方良好的信誉,通过不断的规范贸易程序和交易规则来降低营运费用。
2.改善贸易结构减少流通费用。在贸易网络中,基于共同语言的文化认同解决了买卖双方沟通上的障碍,贸易双方在不需要第三方参与的情况下就可以解决交流、沟通中出现的问题。一方面缩短了贸易双方的交易距离,增进了民族认同感从而减少了流通费用;另一方面,贸易双方直接对接减少流通成本,有利于稳固双方的贸易合作关系;同时,宁夏的回族与阿拉伯国家在文化面貌上大体一致,但是都有禁食猪肉和食用清真食品的民族传统,而且清真食品在宰牲、包装、运输过程中的要求非常严格,宁夏出口的清真食品必须与国际上的清真食品在哈拉认证方面达成共识,构建强大、有效、便捷的物流网络减少商品的库存天数,这种直接对接减少了流通费用。此外,共同的民族语言可以整合产品、物流、资金及技术等交易的服务便捷化,尤其是宁夏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作用,将有利于宁夏向西开放战略的实施。
3.减少纠纷增强贸易网络连通性。“一带一路”战略必然会促进宁夏出口额的增长,在从事贸易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贸易一方没有在统一的规则下进行交易,大家就会认为他不遵守教义要求,就会鄙视他,就不会再有人愿意和他合作。如果贸易中出现纠纷,我们可以寻找思想的平衡点解决问题,从而化解贸易双方的矛盾,这种行为规范的一致性保障了贸易进行和沟通的连通性。此外,宁夏与阿拉伯国家及地区展开交流合作的区位优势很明显,尤其是亚欧大陆桥与传统运输路线交通汇集,充分保证贸易运输的连通性。
三、以文化认同促进中阿贸易网络的构建。相同的宗教信仰、心理偏好、风俗习惯等民族文化因素是形成贸易网络的重要基础,发挥文化认同在中阿贸易网络构建中的作用,重点突出宁夏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节点作用,将促进双方更好地开展贸易合作。
1.增强民间与官方的文化认同。宁夏与阿拉伯国家虽然都信仰伊斯兰教,但对宗教的理解也不太一致,这种“文化距离”是贸易网络构建中需要克服的。因此,宁夏要通过各种途径增强与阿拉伯国家的文化认同,从官方的角度出发,可以在媒体上图文并茂的宣传回族的伊斯兰文化,寻找情感纽带为双方的经贸合作提供意识养分和文化动力;制定优惠的政策吸引阿拉伯穆斯林来宁夏定居、投资,以建立商会、贸易组织等形式加强双方的沟通,借助中阿博览会、回商大会等交流平台,以情感为纽带形成稳定的贸易关系;宁夏要做好以清真牛羊肉为主的清真食品出口,从而带动穆斯林用品的贸易网络促进文化认同;宁夏要鼓励中小型企业与阿拉伯国家进行民间合作和交流,促进双方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包容。
2.加强交通运输等互联互通规划建设。宁夏与阿拉伯国家由于“地理距离”的遥远,增加运输成本的商品到阿拉伯国家在价格上丝毫没有竞争优势,同时运输成本过高导致双方的贸易活动缺乏持续性,规模较小,损害贸易主体扩展市场的积极性。因此,中国要发挥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的优势,加强新亚欧大陆桥等铁路运输建设,逐步打造为现代“丝绸之路”的码头;努力提高国际机场和空港物流中心的建设水平,力争把银川河东国际机场发展成为连接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及地区的国际航空枢纽港。同时,结合“三大口岸”建设,加快出入境通道建设,创建内陆一流通关口岸,营造便捷的口岸环境,以便捷的贸易通道降低贸易过程中的交易成本。
3.加强相关电子商务平台和物流服务。宁夏处于内陆,不沿边、不靠海,运输成本特别大,不利于贸易网络的建设。因此,要根据阿拉伯国家市场需求并结合宁夏的资源禀赋和食品工业基础确定宁夏对阿拉伯国家出口的主导产品、优势产品,搭建对阿拉伯国家贸易的B2B电子商务平台,包括清真食品贸易电子商务平台,通过平台了解阿拉伯国家进口需求结构、消费偏好等以便更好开展贸易;加强双方在贸易网络平台上的考察、往来询问、资讯交流以及交易的完成的管理,加强商品和贸易主体的集聚;以专业的国际物流公司来承载清真食品向阿拉伯国家的运输,充分保障运输的安全性、便捷性。
4.发挥文化和区位优势保障贸易网络运行。宁夏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文化优势,把它作为中阿贸易网络构建中重要的一部分。首先,创新对外宣传的新方式,塑造和谐友好的贸易环境。在各种公开场合宣传宁夏,建立基本信息平台以汉语、英语、阿语三种语言来展示中国、宁夏的民族文化以及招商引资方面的优惠政策,促进双方的彼此认知和相互理解,不断扩大宁夏穆斯林在阿拉伯国家的影响力。宁夏政府设立专项基金和奖学金,吸引阿拉伯穆斯林来宁夏留学,加强文化交流;以宁夏回族为中心,大力培养熟悉阿拉伯国家和地区市场规则的金融、法律、会计、投资和礼仪等方面的人才,为中阿贸易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和运行提供智力支持。(作者单位: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陈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