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11.09.2015  19:02

   媒体融合目标:跨界合作实现双赢

  解读《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

  银川新闻网青岛电:媒体融合目标是服务好读者受众,最终实现资讯服务、 舆论引导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利益的双赢。9月11日,首届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会今日在青岛召开,媒体当下及未来融合发展大计当仁不让成为最重要的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在会上发布《2014—2015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结合实际案例解读 就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未来做出科学分析。

 

中国社科院传媒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黄楚新发布《2014——2015中国传媒融合发展年度报告

对一年来全国传媒在媒体融合方面的优势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专业分析讲解。  

      现状:全行业集体谋求媒体融合

  《报告》从六个方面展现了媒体融合的现状,并针对每个发展现状,做出焦点透视。

  媒体融合深化阶段,传统报业实行战略化转型。黄楚新说:“媒体融合作为移动互联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的关键,得到了各家报社的重视,全行业集体谋求媒体融合,已成一种自觉。

  资源整合或重组,报业进行组织融合和机构创新。中心化聚合型平台建设是报业进行组织融合的一项新举措。

  “两微一端”引领新媒体产品蓬勃发展。以报纸为本位,形成两微一端、手机报、视频、H5动图等多态化发展模式,定制化、可视化、数据化、移动化已成为传统报业发展的大方向。

  跨界与合作成为热门。传媒融合转型,与新传播技术进行结合,需要并且也必定会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传统媒体之间、媒体与互联网公司等建立起合作关系。

  “媒体+电商”开拓多元经营途径。“报纸+电商”是传统报业与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业运营模式进行合作的一种业务形态创新,随着传统报业数字化与网络化发展的不断深入,传统报业介入电子商务成为可能。

  上市挂牌与收购,进行多途径资本融合。在资本方面获得突破,是传统媒体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突出重围的关键。

   目标:跨界发展实现赢利

  媒体融合将向何处去?《报告》提出了五个方向性建议。

  移动互联领域成为媒体融合的主战场,“微传播”渐成主流传播,技术进步深刻影响媒体融合发展。

  创新传统媒体体制机制,优化人才和组织机构构成,构建现代传播体系。传统媒体体制机制创新,是进行“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只有有了制度保障这一根本性保障,媒体才能进行组织结构改革,建立起现代传播体系,深度融合发展。

  转变传统媒体发展理念与思维,重构用户关系,提供个性化、社交化、垂直化服务。媒体融合应将对用户需求的关注与满足排在转型工作的首位。

  加强新闻传播版权保护,将新闻生产业务与媒体经营分离,改革新闻生产方式。

  重建商业模式,进行多元经营业务发展,探索资本融合新路径。比如,建立有偿信息提供服务,多形态广告服务,将品牌影响力‘变现’等商业形态。真正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最终赢利。

  记者 王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