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来袭,他们大多不愿接受救助
20.01.2016 10:30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马上就要降温,严寒袭来,张老汉不知道怎样挨过这个冬天。本报记者 武晓瑜 周昕 摄影报道
一位流浪乞讨者在银川市兴庆区新华街乞讨。本报记者 武晓瑜 周昕 摄影报道
一位流浪乞讨者在兴庆区南薰街天桥处乞讨。本报记者 武晓瑜 周昕 摄影报道
自助银行内的地上睡了好几个流浪乞讨者,顾客吓得不敢去柜员机存取款。本报记者 武晓瑜 周昕 摄影报道
1月19日,银川市最低气温零下15度,气象部门预计,23日银川气温将跌至零下23度。如此寒冷的天气,街头流浪乞讨人员过得怎样?19日下午,由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城管局及公安部门联合行动寒冬送暖,当日劝离6人,接受救助3人。在这之前,记者在银川新华东街、南薰东街等地走访,用镜头记录下了街头流浪乞讨人员的生活瞬间。
他们怎样寻暖
18日21时许,在新华东街与中山南街交会处的一间自助银行里,4个流浪乞讨人员躺在铺好的被褥上聊天,在他们周边,未吃完饭的饭碗及酒瓶、饮料瓶随处可见。记者了解到,这几名流浪乞讨者年纪在55岁至75岁,他们自称因居无定所且孤身一人,才选择了流浪乞讨生活。
22时许,在南薰东街与清和南街交叉路口东南角一药店门口,一流浪者盖着厚厚的被子在支好的木床上休息。该男子称他姓张,50多岁,是甘肃平凉人。两年前,他因事故失去了劳动能力,此后就在这住下了。
记者在走访时了解到,流浪乞讨者多会选择在未完工的建筑楼、城乡接合部,避风的涵洞,冒着热气的井盖上等处休息。还有一些会在汽车站、火车站、地下通道、桥梁处睡觉。银川市救助站工作人员说,这些人流动性大,大部分不愿意接受临时救助。
不愿接受救助
19日下午,为帮助流浪乞讨人员过冬,银川市救助管理站、城管局及公安部门联合开展了寒冬送暖活动。
14时30分许,工作人员分几路对新华商圈、南门劳务市场及金凤万达广场展开救助。记者跟随一个救助小组来到银川商城南门口,地上坐着一位老妇,她拄着木棒,全身包裹严实,头部仅露出一双眼睛。虽经执法人员劝导,老人坚持不接受救助,极其愤怒地拄着木棍离开了。
在银川商城前的过街天桥上,一位胡子花白的老人站在天桥上正在向路人乞讨。执法人员一见老人就叫出了他的名字,经劝说老人同样拒绝接受救助。老人告诉记者,他叫吕世俊,甘肃省陇西县人,今年69岁,天气暖和时捡废品为生,天冷了只能靠乞讨。据银川市城管局人员介绍,吕世俊2009年就开始在银川乞讨,工作人员曾在吕世俊的家乡进行调查,得知老人家有楼房,条件很好,而当日遇见的9位乞讨人员均为老面孔。“银川乞讨人员以甘肃省陇西人为主,这些人不种地,都以乞讨为生。”城管局工作人员称,流浪乞讨人员中60%以上都是职业乞讨,残疾人乞讨占30%,基本没有因生活困难而乞讨的人员。
“救助对象进救助站需自愿,虽然救助站有吃有住,但不能继续乞讨,所以职业乞讨者是不愿接受救助的”。银川市救助站张站长表示,对于不愿接受救助的人员,只能为他们发放棉衣、方便面等物品,同时给他们发放爱心救助卡,上面留有电话,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他们可随时联系救助站。本报记者 房方 周昕 武晓瑜
本文来源: 宁夏新闻网
20.01.2016 10:30
故
事
宁夏青联:吸纳更多青年人在为群众办实事中“青”力而为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张洁龙) 4日,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