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愿生死两相安 中国临终关怀服务亟待补缺

07.04.2015  09:48

    新华社银川4月6日专电(记者 艾福梅)走进高玉凤(应患者家属要求化名)的房间,她静静地躺在床上,骨瘦如柴、肤色暗沉,眼泪时不时从眼角滑下……

    高玉凤是一名直肠癌患者,2006年做了切除手术,2013年癌细胞转移,2014年11月最后一次入院治疗。尽管老伴照顾有加,但9年的病痛仍然将她折磨得不成人样,就连吃止痛药对她也是一场痛苦的考验。

    癌症晚期患者生命的最后阶段短则数天,长则数月,往往伴随着身体的巨大疼痛和心理的极度无望,需要医疗专业帮助和心理辅导,然而这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仍是一片空白。

    2014年6月,从朋友处听到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可以为癌症晚期患者免费提供药物,高玉凤的老伴为她提交了申请。如今,她已接受服务近一年,通过专业医疗团队诊断,以疼痛控制药物为主,辅以精神开导和心理抚慰。

    “吗啡这类止痛药只有住院时医生才给开,药店买的止疼药几乎就不管用,以前老伴在家里疼得在床上打滚,我们只能在旁边看着而无能为力。”高玉凤的老伴告诉记者。现在,高玉凤的病痛也因能顺利从宁养院定期拿到止痛药而有所缓解。

    “在生命的终末期,很多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或者延长生存期意义不大,我们宁养院也不能挽救他们的生命,但期望通过服务能够解除晚期癌症患者的身心痛苦,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使活着的人心安,去世的人了却遗憾,做到生死两相安。”宁夏人民医院宁养院主任李丽梅说。

    宁养院由李嘉诚基金会于2009年捐助成立,每年提供资金150万元,现在团队有7人,至今已为1828名贫困癌症晚期患者提供镇痛治疗、舒适护理等免费宁养服务,填补了宁夏临终关怀领域的空白。

    今年74岁的李丽荣(应患者家属要求化名)是一名胸腺癌患者,在接受宁养院服3年来,再未住过院。

    “每次他们(宁养院工作人员)来我就很高兴,他们不仅减轻了我因疾病引起的疼痛,而且给了我亲人般的关怀,我就想尽力活好每一天。”李丽荣说。

    然而,并非所有需要的人都能获得类似的临终关怀服务。“由于近两年病人的生存期延长和难治型患者量提升,经费开支增大,而且由于人力有限,既要家访也要门诊,我们不得不缩小服务半径,以给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李丽梅说。

    而从全国来看,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临终关怀机构约200余家,从事临终关怀工作的医务人员近万名。

    但这远远不能满足社会急剧增加的需求。以癌症患者为例,据世界癌症报告估计,2012年中国癌症发病人数为306.5万,约占全球发病的五分之一;癌症死亡人数为220.5万,约占全球癌症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今后20年,中国癌症的发病数和死亡数,预计还将持续上升。

    宁养院社工林东宁告诉记者,以前许多医院都设有临终关怀科,但在市场冲击下,不能创收而且提高医院死亡率指标的临终关怀科多数被撤销,这是非常可惜的。

    “临终关怀建设政府不能缺位。”李丽梅说,临终关怀亟待政府和全社会发力。患者不仅需要药物治疗,也需要亲人、家属、义工的陪伴,她呼吁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到宁养服务团队,既可以为贫困癌症患者提供辅助类药物,也可以陪患者聊天,帮其减轻痛苦。(完)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