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央媒如何解读"两会"民生篇章?

15.03.2016  11:19
013.jpg - 宁夏新闻网
014.jpg - 宁夏新闻网
015.jpg - 宁夏新闻网
016.jpg - 宁夏新闻网
017.jpg - 宁夏新闻网
018.jpg - 宁夏新闻网
019.jpg - 宁夏新闻网
020.jpg -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目前,中国已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间”,民生自然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关心的问题重中之重。今年的两会上,又有什么民生话题呢?且看人民日报、新华社两大媒体的评论是如何解读"两会"民生篇章!也希望从中为我们撰写评论带来些灵感和启发。


   新华社评论员   从总书记"两会时间"感受民生情怀
  【“两会时间”上标题,很有温度感】   两会,人民在倾听,世界在倾听。最动人的声音,发自人心深处。   “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从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里,人们读出了深厚的民生情怀。这情怀,体现在与赫哲族人大代表共话“人数较少民族也都要奔小康”的前景,体现在询问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去年有多少人娶媳妇”的细节,体现在“一手抓结构性改革、一手抓补齐民生短板”的工作思路,体现在“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从黄浦江畔到林海雪原,从三湘四水到雪域高原,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再次成为激荡13亿人梦想的时代强音。   【作者用了4个“体现在”作排比,展现了总书记对民生的关注是持续的、是全面的,特别是与少数民族代表的对话和“有多少人娶媳妇”这些暖心的话,有力体现了习总书记的为民情怀。】


  国家大事连着百姓心事。两会既是共商国是的盛会,也是承载人民期待的民意平台。今年两会,不管是会场外的关切,还是会场内的热议,民生一直是重要聚焦点:就脱贫攻坚谋划精准有效之策,从“多校划片”思考教育资源均衡问题,从号贩子现象探讨医疗改革……备受关注的“部长通道”上,问答之间,就业、养老、房价等民生热点不断回荡在麦克风前。大量议案提案中,民生更是重要关键词。瞩目两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浓浓的民生情怀,代表委员热烈的民生谋划,人民群众的民生期待,在同频共振中画出了梦想的同心圆,也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深镌刻在“十三五”发展的旗帜之上。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每逢两会,都是民生答卷的评分时刻。去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442万人,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基本建成772万套……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散发着民生的温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高度契合。在青海代表团,来自农村的毕生忠代表畅谈了村子的巨大变化,高兴地对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那里的老百姓把你喜欢得不得了!”朴实的话语,折射出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深刻启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万众归心、汇聚磅礴力量。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向着全面小康目标冲刺,我们距离梦想从未如此之近,面临的困难挑战也纷繁复杂。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人口,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决定了抓民生工作必然是从实际出发、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从切实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织密扎牢托底的民生“保障网”,到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再到补齐收入差距过大、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短板,都要求各级干部把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细落实,实实在在帮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既要怀着真情,更要多办实事,才能把好事办好,让民生工作成为凝心聚力的强磁场、实现梦想的推进器。   【上面三段层层递进,第一段以“国事连着百姓事”为中心,通过会场内外把“百姓事”作为主要议题的热烈场面,让人们看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导“两会”议题;第二段以“民生关系民生关乎国运”为主要内容,以数字、基层代表现实说法等形式,展现了去年的民生成绩单。第三段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为主题,进一步阐明要持续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推进民生问题解决,让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春为岁首。在春天召开的两会,总是寓意着希望与生长。正在审议讨论中的“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向人们展示着新的民生图景: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000万人以上,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提高到90%……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在新的五年中获得新注解。让民生情怀进一步融入改革发展,用实干担当托举起亿万人的梦想,我们必将向人民交出更精彩的答卷,向世界呈现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最后一段,作者朴实的语言给广大读者勾勒出一幅“十三五”的美好画卷,寓意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人民网:李泓冰   百姓的好日子 政府的紧日子
  【标题好!两个“日子”对比,凸显政府责任】   政府工作报告,是总理代表政府向全国人民交的一份成绩单和承诺书。   政府究竟是做什么的?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所有中国人都听得懂的语言说: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换言之,他希望打造专心提供公共服务的人民政府。   【作者从政府报告切入,以疑问开头,立即吸引读者关注。没有多过的论述,开门点题:”政府工作的根本目的,是让全体人民过上好日子。"】


  他用了大量篇幅和数据,描述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具体方略。有些语句很动感情。谈及教育公平时,他誓言“要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谈及社会保障,他承诺“让每一个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社会关爱和温暖”;谈及扶贫开发,他宣告“向贫困宣战,绝不让贫困代代相传”;谈及食品安全,他疾言厉色,“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这是一份充满人文情怀、有温度的报告。   【这两段以“群众的好日子”为中心,通过他誓言、他承诺、他宣告、他疾言厉色排比,将政府工作报告中让百姓过上好日子的重点举措展现,让人仿佛看到了总理的音容笑貌,生动鲜活,将死板的文字写活了,值得我们学习哟!】


  然而,李克强温煦的表述在谈及政府改革时戛然而止,语气一变而为急迫峻切和不容置疑。他力推政府“瘦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权力清单,为落实“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次第安排了一系列壮士断腕式的政府改革。更要求各级政府必须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坚持过紧日子。他“约法三章”;政府性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和改扩建,财政供养人员总量只减不增,“三公”经费只减不增。   事实上,很多地方政府和部委官员在听到总理这一系列承诺时,内心并不轻松,甚至可能叫苦不迭。积重难返,他们很清楚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从前属于政府的各种“福利”,如今“只减不增”,紧日子真的来了。   报告中有一个醒目的数字,是本届政府这一年“大考”的一个漂亮分数:去年中央“三公”经费减少了35%,31个省份减少了26%——锐减三成,这是对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结果的量化考评。   本届政府规定“约法三章”,“三公经费”只减不增,扎紧了“三公”支出的口袋。此外,要求“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打造阳光财政不留死角,便于公众明白监督。相信今年将要启动的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将会让明年政府工作报告上那个“三公”经费继续减少的数字,再成亮点。   【这三段紧承前一主题,围绕“政府过紧日子”这个主题,有举措、有成绩、有展望,一个为民、负责、务实、清廉的政府形象跃然而出。】


  政府的“紧日子”开始了,百姓的“好日子”还会远吗?   【用一个反问句结尾,干净利索,简直是神来之笔,既突出了文章的主题,又开启人们对“好日子”的美好期待。】   总之,新华社、人民网这两篇文章,采用不同的手法通过对总书记的“两会时间”以及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论述,进行了深度的解读。不论是站位、论述、条理,还是文字、文采,都是评论写作的借鉴模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心人总会从中学到什么?您学到了什么呢?   最后,让我们一起点赞,为民生点赞,为“两会”点赞。套人民网评论一句话:总书记和总理这么拼,百姓的“好日子”还会远吗?(来源:新华网、人民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