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 探寻“塞上江南”之神秘

12.10.2015  20:53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张碧迁)银川是中原、西域、大漠三大文化交错过渡地带,因而产生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类型。《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从这个角度切入,解读不同文化类型及其对如今银川的影响,吸引读者探寻“塞上江南”的神秘。10月10日《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一经面世,就得到了各界的热捧。昨日,记者采访了本专题的策划者、撰稿人唐荣尧,让我们一起跟随他的讲述,来了解《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了解银川。      一期有图、有故事、有文化的专题     “银川,地理位置独一无二,是中国地图的几何中心点,是中原、西域、大漠三大文化板块交错过渡地带,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回族文化、边塞文化、移民文化在此交相辉映。银川的根文化发源于秦朝时,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在此碰撞。而银川的干文化,则是移民文化,又延伸出回族文化、边塞文化、丝路文化和西夏文化。这篇文章将从宏观的角度,梳理银川多元文化文化形成,并阐述这一文化对现今的影响。这也是我们做银川、走进银川的最根本理由。”唐荣尧告诉记者,这也是《世界遗产地理》主编选择银川这座城市的原因。     唐荣尧介绍,该专题由综述、美图故事、地图、五大文化板组成,西夏作为银川一张靓丽的名片,自然占有重要的位置,西夏王陵除了出现在专题的封面外,还用了一万余字的篇幅,一步步揭秘,西夏王陵从不为人知到如何被发现、又如何与世界接轨申遗。这也是逐渐了解这张银川最特别的名片的过程。“贺兰山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大量的历史故事与诗篇都围绕着它。贺兰山承载的文明不止于此。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这就是贺兰口岩画。此外,贺兰山还是数条分界线: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荒漠与半干旱地区、战争的双方,这让贺兰山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显得尤为重要。”唐荣尧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银川是一座因山而起的城市,古代如此,现在依旧如此,因此贺兰山也是该专题中最有看点的一篇。此外,农耕文化、伊斯兰文化、移民文化也形成了独立的版块融入其中。        一期银川艺术、旅游、美食盘点的大攻略     “银川的美食不胜枚举,暖锅、油香、花花……但最值得一提的,还是羊肉。去银川,就能遇见最美的羊肉。”这是《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的一位作者对银川美食的赞誉。       “古都银川,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并不妨碍这里成为文艺和时尚的乐土。银川的版画在国内地位数一数二,延续了近现代的版画之魂。此外,《月上荷兰》舞剧、摩旅节、摇滚乐、银川当代艺术馆都在贺兰山下蓬勃生长着,那是一种粗犷的时尚,是移民文化的包容,更是一种对历史的呼应。翻开《世界遗产地理》银川专题,不仅让你感受到银川这座城市的人文气息,同时也会让你感受到银川这座城市充满艺术,有着丰富的物产和美食,适合旅游的城市。”唐荣尧坦言,虽然关于艺术、旅游、美食盘点的篇幅不大,但绝对充满诱惑力。  

 

 

      其中美图看银川版块,则融入了今年银川刚刚被评选出来的十六大最美景色,分别是:艾依春晓 、滨河彩练、古堡新影、贺兰晴雪、黄河金岸、黄沙古渡、回乡风情、鸣翠荷色、神秘西夏、水洞隧迹、唐堤烟柳、峡谷兵沟、岩画天书、阅海览山、云帆舰影、中阿之轴。并从中选择4个景色,用跨页大图展现银川之美。“专题中还附有最时尚的银川旅游地图。”唐荣尧说,该书不仅具备了可读性,还具有实用性,读完次专题,也就成了半个银川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