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回升

27.10.2016  20:38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银川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力度,银川市农村经济呈现稳中趋好发展态势,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一、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增速回升

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06.4元,同比增加704.7元,增长7.8%。虽增速低于上年同期(9.6%)1.8个百分点,但比一季度增速(6.1%)回升1.7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7.5%)回升0.3个百分点。四大项收入呈现全面增长态势:工资性收入明显增长,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转移净收入小幅增加。

(一)重点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工资性收入明显增长。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619.6元,同比增加381.9元,增长9.0%。对可支配收入增长贡献率为54.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2个百分点。

工资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增速持续稳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三季度,银川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00.79亿元,同比增长11.1%,增幅居全区第3位,比全区平均水平高0.3个百分点,为保障和拉动就业奠定了基础。受今年银川市滨河新区绿化工程、奶牛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金凤区“生态美丽回乡”建设、西夏区芦花台节水改造项目、新华、团结村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等工程建设的影响,农村劳动力本地务工机会增多,带动务工收入上涨。二是依托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银川市所辖县(区)结合地域特点,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如兴庆区花卉、蔬菜种苗繁育中心、红树莓种植产业,西夏区畜禽规模化养殖、枸杞种植基地、葡萄酒庄、镇北堡镇温泉小镇和美食街、休闲旅游山庄、永宁县枸杞芽菜生产基地、油牡丹种植)为当地农民提供了采摘、蔬菜育苗、畜牧养殖、保洁、绿化、保安等用工岗位,促进农民增收。三是煤炭市场价格企稳回升。5月份煤炭价格由80元/吨上涨至120元/吨,促使宁东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工资回暖,农民工就业岗位增加,减弱了煤炭经济下行对农民就业的影响。四是农村电商发展助力农民增收。农村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分拣、采购、仓储配送等行业的务工机会。

(二)新业态与传统经营共同发展,经营净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家庭经营净收入为3902.9元,同比增加217.5元,增长5.9%。增速比上年同期(4.0%)提高1.9个百分点,比上半年增速提高2.9个百分点。经营净收入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30.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4个百分点。

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乡村旅游及农村电商的加快发展。一方面今年银川市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打造沿贺兰山、黄河金岸休闲农业产业带,设施草莓、农夫乐园推进了采摘一体的休闲体验观光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同时受兵沟、北京路、永宁黄河大桥开通影响,滨河新区、黄沙古渡、兵沟汉墓、鸣翠湖等旅游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另一方面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也逐渐成为农民增收渠道;二是玉米、小麦、稻谷等价格虽然下降,但出售量大幅增加。去年下半年以来,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产品价格持续低位运行,不少农民惜售观望,导致出售时间推后到今年,前三季度玉米、小麦、稻谷等农产品出售量同比增长较多。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居民人均玉米出售量同比增长34.9%,收入同比增长2.1%;人均小麦出售量同比增长1.4倍,收入同比增长1.1倍;人均稻谷出售量同比增长41.5%,收入同比增长37.3%。  四是农用柴油、地膜、复合肥、有机肥、饲料等主要农资价格回落,生产成本有所下降,增加了种养殖户的利润空间。

(三)农村改革工作扎实推进,财产净收入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为439.8元,同比增加61.3元,增长16.2%。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7%,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 

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改革工作逐步推进,农村土地确权及城镇化进程加快,致使土地流转面积和房屋出租面积随之增加,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收入和出租房屋净收入上涨。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民人均出租房屋财产净收入182.4元,同比增加25.8元,增长16.5%,人均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租金净收入213.5元,同比增加25.9元,增长13.8%。

(四)帮扶惠民工程落地生根,转移净收入小幅增加。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为744.2元,同比增加44.1元,增长6.3%。对前三季度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

转移净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阳光沐浴”工程在银川市的覆盖面积不断扩大,政府补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居民转移性收入增长。前三季度,银川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从政府得到的实物产品和服务61.1元,同比增长3.2倍;二是灵武市教育惠民政策免除灵武高中户籍学生学费等措施推动了转移性收入增长。

二、银川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地区差异

与全区五市比较:从收入水平来看,银川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五市首位,比可支配收入最低的固原市高4939.9元,比全区平均水平高3422.4元;从增速看,银川市农村居民收入增幅列居五市第2位,比最高的固原市低0.3个百分点,比最低的中卫市高0.5个百分点,比全区高0.2个百分点。

从所辖县(市)区比较来看:前三季度,全市各县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基本保持了同步增长,增速呈现趋稳态势,增速都在7.5%左右。其中:永宁县的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最快,居各县(市)区的首位,兴庆区的增速最慢,居各县(市)区的末位。

三、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经济下行对农民工就业及务工收入的影响依然较大。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筑工地开工复工率不足,务工人员的务工天数有所下降,务工工资难以按时发放,农民工务工工资收入增长难度较大。据一名从事瓦工的调查户反映,今年主要是找不上合适的活,4月份以后只能偶尔打个零工,给私人盖个房子,不像以前能在工地连续干几个月,影响收入增长;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不高,缺乏相应技能,多从事低收入的物业服务、装卸、建筑工,且季节性闲置劳动力较多,就业竞争力不强,增加了就业难度,靠劳动力转移数量维护促进农民增收的效应减弱。三是打零工的农民工受技术限制,工资水平连续两年没有明显增长。农村居民外出务工工资水平与上年基本持平。

(二)部分农产品价格低位运行,影响农民经营收益的增加。一是主要粮食作物价格下行,农民种植收益下降。据银川市粮食局监测数据显示,三季度,玉米、小麦、稻谷收购价格平均分别为1.85元/公斤、2.59元/公斤和2.98元/公斤,同比分别下降19.6%、9.8%和4.2%。二是三季度蔬菜价格大幅回落,影响菜农收益。由于全国夏菜产区种植面积增加,夏菜区供应量增加,造成三季度蔬菜收购价格大幅下降,樱桃柿子、辣椒收购价分别同比下降54.6%、33.3%;西红柿去年收购价仅0.33 -0.67元/公斤。致使农民种菜积极性下降,虽9月份蔬菜收购价格又出现上涨态势,但部分农户任无菜可卖。

(三)惠农补贴政策效应趋弱,农民转移性收入增长乏力。连年增加的各项惠农补贴标准已处于较高水平,加之受拆迁征地的失地农民交纳大额养老保险人数增多,农村居民转移性支出增加,压缩转移净收入增长空间,四季度如不及时出台新的增收政策,将会对农民转移性收入后续增长造成影响。

四、对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

(一)多渠道并进,提高农村务工人员收入水平。针对当前务工人员主要集中于建筑业的结构特点,从业者多为体力劳动者,技术人员较少,应适当开展针对务工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以及鼓励务工人员学习专业技术从而提高务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扩大务工人员的就业面,这样不仅有利于务工人员的就业前景,而且也会增加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同时,积极吸引资金进入投资办厂,让农村居民在家门口就业,既能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务工环境,还能够照顾家庭。

(二)提高并及时发放农业补贴。一是对实施多年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等补贴项目,要及时兑现,且将补贴标准提高;二是对失地农民购买养老保险人员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对农村居民购买医疗保险人员给予补助。

(三)出台政策解决农民“卖粮难”、“卖菜难”问题。建议粮食部门出台相关政策措施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同时加强对菜农的培训辅导,引导菜农根据市场需要种植,鼓励农民购买农业保险,出台相关政策,必要时给予补贴,采用保护价收购蔬菜,解决菜贱伤农的问题。

(四)提高土地流转费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的土地进行流转,建议相关部门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土地流转费用,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