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建设现场的报道(上)

06.09.2015  22:45
 

三个战略点燃煤制油“中国梦”——来自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建设现场的报道(上)

  清晨,朝阳穿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林立的塔吊和错落的厂区,镀上了一层金辉。

  姚敏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站在窗前,打量眼前的风景。

  这风景,已经在他的心底渴望了十多年。

  窗外,是占地800多公顷、投资550亿元、在世界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领域“艳冠群芳”的超级工程——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它让成百上千个姚敏们夙兴夜寐、衣带渐宽。

  宁东,引领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标

  煤炭间接液化又称煤制油,就是将煤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成油和气,是当前煤化工领域最高深的“魔术”。

  为何要投入巨资、集结千军万马将一种能源变成另一种能源?

  原因有三。

  其一,国家所需。

  我国能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过快的油气消费增长和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不仅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还将危及国民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

  毋庸置疑,实施煤制油项目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而伴随着这个国家重大国产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发煤制油成套大型工艺技术,实现大型装备制造的国产化,打破核心技术的国外垄断,为中国抢占后石油时代制高点提供技术储备”则是另一层战略深意。

  其二,宁夏所求。

  宁夏是典型的富煤省区,煤炭占能源比重超过90%。

  如何点碳成“”,一直是宁夏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孜孜以求的历史命题。

  拥有全国少见的整装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再加上其地处戈壁,通过黄河水权转换可置换工业用水量约3.8亿立方米,“煤、水、土地”资源组合优势蕴藏着巨大的“起跳”优势……当决策者的目光瞄准昔日亘古荒原宁东时,承载着激情、梦想和美好未来的“一号工程”扬帆起航。

  按照“一号工程”蓝图,2020年,神华宁煤煤化工基地每年将产出油品800万吨、聚烯烃200万吨,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而以煤制油项目为龙头的宁东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相当于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宁夏的经济总量,宁夏全面小康的“历史命题”正在被破解。

  其三,神宁可为。

  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棋子在煤炭。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长子”神华宁煤由煤炭生产企业蜕变为煤炭深加工企业,并以此所引领的宁夏工业整体转型“定盘星”,无疑是煤制油项目。

  1吨原煤平均售价约200元,用于发电增值2倍,煤制甲醇增值4倍,煤制烯烃、聚甲醛、醋酸、油气、纤维等增值8到12倍,甚至层层翻番。

  这个链条的横向波动和纵向延伸,听命于市场和技术,而两者的相互作用则是检验企业灵敏和前瞻的“试金石”。

  2014年以来,伴随“黄金十年”的一去不返,煤炭市场持续走低,国内煤企亏损面高达90%。而神华宁煤的营业收入却在煤化工板块的强劲拉动下逆势走高,一枝独秀。

  “这得益于决策层十多年前的高瞻远瞩和集团在煤化工产业链条上的谋篇布局。”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说。

  如果说煤化工板块的崛起是决策者远见卓识的注脚,而技术的掌控,经验、人才的积累则是神华宁煤集团决胜未来的“杀手锏”。

  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转化煤炭2460万吨,将有效缓解神华宁煤销售压力。2017年后,神华宁煤煤化工板块一年将“”掉煤炭3500万吨,重组区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引领企业转型驶入新“蓝海”;宁东基地煤炭年转化量将达到4500万吨,超过沙索尔登顶世界第一,成为引领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标。

三个战略点燃煤制油“中国梦”——来自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建设现场的报道(上)

  清晨,朝阳穿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林立的塔吊和错落的厂区,镀上了一层金辉。

  姚敏每天走进办公室的第一件事,便是站在窗前,打量眼前的风景。

  这风景,已经在他的心底渴望了十多年。

  窗外,是占地800多公顷、投资550亿元、在世界石油化工和煤化工领域“艳冠群芳”的超级工程——神华宁煤集团400万吨/年煤炭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建设现场,它让成百上千个姚敏们夙兴夜寐、衣带渐宽。

  宁东,引领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标

  煤炭间接液化又称煤制油,就是将煤炭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成油和气,是当前煤化工领域最高深的“魔术”。

  为何要投入巨资、集结千军万马将一种能源变成另一种能源?

  原因有三。

  其一,国家所需。

  我国能源特点为“富煤、贫油、少气”。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突破60%。过快的油气消费增长和过高的对外依存度,不仅增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本,还将危及国民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

  毋庸置疑,实施煤制油项目事关“国家能源战略安全”。而伴随着这个国家重大国产化示范项目的实施,“开发煤制油成套大型工艺技术,实现大型装备制造的国产化,打破核心技术的国外垄断,为中国抢占后石油时代制高点提供技术储备”则是另一层战略深意。

  其二,宁夏所求。

  宁夏是典型的富煤省区,煤炭占能源比重超过90%。

  如何点碳成“”,一直是宁夏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孜孜以求的历史命题。

  拥有全国少见的整装煤田,探明储量273亿吨,再加上其地处戈壁,通过黄河水权转换可置换工业用水量约3.8亿立方米,“煤、水、土地”资源组合优势蕴藏着巨大的“起跳”优势……当决策者的目光瞄准昔日亘古荒原宁东时,承载着激情、梦想和美好未来的“一号工程”扬帆起航。

  按照“一号工程”蓝图,2020年,神华宁煤煤化工基地每年将产出油品800万吨、聚烯烃200万吨,总产值将突破8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万个;而以煤制油项目为龙头的宁东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将达到2000亿元,相当于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造一个宁夏的经济总量,宁夏全面小康的“历史命题”正在被破解。

  其三,神宁可为。

  宁夏工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棋子在煤炭。从某种意义上说,工业“长子”神华宁煤由煤炭生产企业蜕变为煤炭深加工企业,并以此所引领的宁夏工业整体转型“定盘星”,无疑是煤制油项目。

  1吨原煤平均售价约200元,用于发电增值2倍,煤制甲醇增值4倍,煤制烯烃、聚甲醛、醋酸、油气、纤维等增值8到12倍,甚至层层翻番。

  这个链条的横向波动和纵向延伸,听命于市场和技术,而两者的相互作用则是检验企业灵敏和前瞻的“试金石”。

  2014年以来,伴随“黄金十年”的一去不返,煤炭市场持续走低,国内煤企亏损面高达90%。而神华宁煤的营业收入却在煤化工板块的强劲拉动下逆势走高,一枝独秀。

  “这得益于决策层十多年前的高瞻远瞩和集团在煤化工产业链条上的谋篇布局。”神华宁煤集团副总经理姚敏说。

  如果说煤化工板块的崛起是决策者远见卓识的注脚,而技术的掌控,经验、人才的积累则是神华宁煤集团决胜未来的“杀手锏”。

  煤制油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转化煤炭2460万吨,将有效缓解神华宁煤销售压力。2017年后,神华宁煤煤化工板块一年将“”掉煤炭3500万吨,重组区内煤炭市场供求关系,引领企业转型驶入新“蓝海”;宁东基地煤炭年转化量将达到4500万吨,超过沙索尔登顶世界第一,成为引领世界煤化工走向的新地标。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