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批患者走出武汉客厅方舱医院
——陈中伟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
“进入方舱医院后感到非常震撼,也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务处副处长陈中伟回忆第一次进入方舱医院的情景。
2月4日晚上,陈中伟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的副队长,随宁夏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从银川出发奔赴武汉。出发的前一天,为确保新冠肺炎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武汉市决定利用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场所建设“方舱医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轻症患者。
2月5日凌晨抵达武汉后,稍事休息,在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宁夏队队长、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副院长黄河的带领下,陈中伟和队员们一同前往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熟悉环境。他们得到明确时间表,2月7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开舱收治病人。
2月6日,陈中伟临危受命,担任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务部主任。此时距离规定开舱收治病人时间已不足20个小时,虽然在医务部门工作多年,但方舱医院要尽快运转起来所面临的重重困难,让他感到巨大压力。
方舱医院改建基本完成,生活物资也已到位,但除此之外,几乎一片空白。开舱时间迫在眉睫,医务组织架构没有搭设起来、病人入院流程不明晰、信息平台不规范、医护人员进出舱制度未建立、来自全国的15支医疗队如何协调配合……
一系列问题,摆在陈中伟面前。
2月7日一早,陈中伟立即筹备医务部组织架构,确定3个厅的负责人,制定20项核心制度和6个流程,仅采集咽拭子一项流程就写了满满2页纸。他和同事们进舱模拟每一个流程和细节,检查医疗设备及信息系统。
陈中伟(右)在舱外帐篷工作
当天18时,从东西湖区隔离点转运的一批批新冠肺炎患者,到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绵绵细雨中,入院速度缓慢,一些患者开始埋怨。陈中伟当机立断,先让患者入舱进入床位,再安排预检分诊和病历登记。
2月8日凌晨2时,在陈中伟积极协调下,不到10个小时,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厅完成了600张床位的患者收治工作。2月9日,顺利完成了方舱医院B厅、C厅共计800张床位的患者收治工作。
方舱医院是一个创举,目的是切断感染源、提高救治率、降低死亡率,没有经验可循,所有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开舱2天后,武汉客厅方舱医院收治了近1500名患者,完成了收治任务。短短的4天内,陈中伟和同事将由会展中心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打造成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阵地。
在方舱医院,病人关注三个问题:何时检查?吃什么药?何时出院?
为此,陈中伟将工作重点从初期收治病人的数量向质量提升转移,他根据方舱医院实际情况,理顺并完善了患者核酸检测及CT检查的流程,避免了无序及重复检查等弊端。严控重点环节的医疗风险,从入院关、治疗关、转出关、出院关、随访关五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结合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不断优化治疗方案,并兼顾个体差异,建立医务部——方舱负责人——医疗组长——值班医生四级管理制度。创建病人分级管理制度,将病人分级分区管理。作为方舱医院专家组组长,他每天和专家组成员一起会诊治疗上较困难的重症患者,亲自审核每一位出院患者的各项指标。
方舱医院建设初期,信息系统不完善,医务部与舱内医护人员沟通不便。陈中伟结合实际情况,用微信进行三方远程阅片会诊,提高了医疗工作效率和质量。“这是远程会诊的方舱实践。”陈中伟说。核酸检测数量和CT检查满足不了临床需要,陈中伟协调联系第三方机构检测,并及时向指挥部提出申请紧急安装第二台移动CT机。多次与信息部门联系沟通确保了PACS、LIS系统的上线,极大方便了临床工作,提升了工作效率。
2月7日开始收治病人以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累计收治患者1760名,高峰时期在舱患者1434人,已治愈患者868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安全生产零事故、进驻人员零投诉、治愈人员零复发“五个零”,患者满意度99.44%,真正成为疫情高峰期开放床位多、收治患者多、运转效率高的“生命之舱”。
3月7日,最后一批患者走出了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陈中伟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记者 张贺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