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和大山的故事
巍巍贺兰山,它像一道天然屏障横亘在银川平原的西侧,阻挡着凛冽的西伯利亚寒流,将来势汹汹的腾格里大沙漠踩在脚下,成就了碧水蓝天的塞上凤城。在漫漫山野间,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大山、树林融为一体,默默守护着这座山、这片绿。邢国军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
60岁的邢国军是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位护林员。在他家,有3个男人做过贺兰山的护林员。邢国军的父亲曾把贺兰山当作家,邢国军又把大半辈子交给了贺兰山。亲戚的儿子,今年20来岁的赵磊退伍后也义无反顾选择做贺兰山的守卫者。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三代人选择坚守,这件事成了护林队里的美谈。
邢国军说,儿时记忆里,父亲总是天不亮就出发,晚上很晚才回家,有时半个月不着家。“我上山去了。”他记得,这是父亲每次出门前都会说的话。山就在跟前,为何要天天去?山上有什么?他不止一次的问父亲。父亲回答,“山上有树,我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好每棵树。”年幼的邢国军听后心里有些难过,保护树难道比陪伴家人更重要?
护林园邢国军在平凡的岗位上与贺兰山结缘。(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个问题父亲一直没有给他答案,多年后,走在贺兰山下的树林里,他感受到的是父亲心底的大爱。
1976年,邢国军成为贺兰山的一名护林员,与父亲成为同事。早晨5时起床上班,下午六七时下班,每天走十几公里的山路,午餐常常用几个馒头充饥,一个月只能回一两次家。上班不久,邢国军就被护林员艰苦的工作环境“吓”到了。山路不比宽敞大道,脚下深一脚浅一脚不说,夏天蚊子发疯似的往人身上扑,冬天穿再厚腿脚都被冻得冰凉。每天走路巡山十几公里,鞋底被磨的锃亮,鞋子被走到开胶、破洞是再平常不过的事。
“这工作太累了,每天在山里走来走去,有什么意义?我要辞职!”工作没几个月,邢国军对父亲吼道。父亲听后并没有说什么,而是带他来到树林前,看着他们栽下的树说:“等他们长成参天大树,贺兰山就绿了。”也许是受到父亲的感染,邢国军留了下来,一干就是44年。
还有几个月,邢国军就要退休了。工作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每一个护林的日子都给出了答案。护林、防火、观察动物、观察树木、栽种树木……护林员的工作杂而多,看似小事却件件关乎整个林区。
“前些年盗猎的人多,山上看不到几只动物。这些年就不一样了,动物看到人都不跑了。做护林员这么多年,看着咱们贺兰山上的树越来越高,动物越来越多,生态越来越好,心里别提多光荣。”邢国军见证了贺兰山的变化,岁月也丈量着邢国军这些年在贺兰山走过的路。
几年前,赵磊退伍后跟邢国军成为同事,成为应急分队的一名护林员。赵磊上岗前,身为舅爷爷的他嘱咐道:“要么干好,要么别干,怕吃苦就别选择做护林员,选择做护林员,心里一辈子就得为这片林子、这座山负责。”让他欣慰的是,赵磊不但不怕吃苦,工作任劳任怨,还颇有他当年的样子。
每天清晨,邢国军走在熟悉的山路上,看着眼前的大树,会猜测哪棵曾是父亲当年种下的。他在想,以后孩子们也许会在这条路上找他们曾经种下的树,看他们护过的林。(记者 赵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