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智慧工地”提升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水平
新华社银川4月11日电(记者 于瑶 杨泽)在工地门口,工人使用门禁系统打卡进入工地;在施工升降机前,操作人员“刷脸”认证后开动设备;在项目经理办公室中,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查看施工进展……集指纹打卡、人脸识别、特种设备监控、环境监测远程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工地”建设,目前已成为银川市提升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水平的重要举措。
“智慧工地”是通过工地信息化、智能化建造技术的应用及施工精细化管控,达到有效降低施工成本,提高工地现场管理效率和决策能力,实施工地数字化、精细化、智慧化的一种新型施工管控模式。
在银川市新建东门购物广场建设项目工地门口,一块LED显示牌格外引人注目——施工现场的风速、风向、温度、湿度、噪声以及PM2.5、PM10等数据实时更新显示。
“这是‘智慧工地’中的扬尘监测牌,工地PM2.5、PM10等污染物浓度一旦超标,‘银川智慧工地’手机客户端就会立刻收到警报信息,提示我们启动喷淋系统、雾炮机等,采取应急措施将污染物浓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启东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杨永石打开手机“银川智慧工地”APP,“塔机监控”“环境监测”“预警信息”“工地实名制”等子栏目出现在屏幕中。
“对于我们施工方来说,‘智慧工地’建设可以方便我们对施工现场随时进行安全生产远程监控,及时发现人员、设备在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还能够加强工地人员系统化管理,作用非常大。”杨永石说。
银川市建筑行业管理处执法大队大队长王海涛说,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智慧工地”已经纳入银川市工程质量安全智能移动监督系统,建立起行政主管部门与各业务部门之间、监督部门与企业之间功能完整、处理快捷的政企互动平台,对于施工现场信息化监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从2017年7月开始在银川市试点建立“智慧工地”以来,已在全市近30个在建工程推广,今年将力争创建80个“智慧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