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医卫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09.01.2015  19:02
 

    ■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 探索托管法人管理 开展医保付费改革 提高医保财政补贴 设立疾病救助基金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涉及管理体制、医保付费制度、监督机制等诸多方面。怎样改革,走什么样的路径?这些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作为国家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银川,2014年来紧密结合实际,稳步推进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推动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

    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助力办医

    阳光丽景社区卫生服务站成立于2014年,服务辖区两万居民,成立大半年来得到了居民的认可与好评。这只是银川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7月,市政府根据银川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特点,制定下发《政府购买城市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方案》,选取1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

    在试点工作中,银川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创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已确定的新建机构中,包括民营医疗机构4所、具有医学背景的个体行医机构4所。”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田永华介绍,目前已选取了朔方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丽子园、凯尔福邸、益康社区卫生服务站4家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全市社区卫生服务培训基地。

    截至目前,全市19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共有271名工作人员,建设健康小屋16家。自2014年7月至今,已建立纸质居民健康档案4.34万人,电子健康档案3.41万人;健康小屋为居民体检1.29万人次,基本医疗门诊达9.06万人次。

    试点托管运行 探索法人治理

    2014年,银川被确定为国家第二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银川开始探索开展将银川市第三人民医院交由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托管试点工作。

    托管后,市第三人民医院通过调整科室设置,修订、完善规章制度及流程等17项具体措施强化二级甲等医院功能。据统计显示,2014年该院总诊疗人次同比增长11.66%。托管后,该院门诊、手术量人次同比分别增长8.4%和53.5%。

    除了市第三人民医院外,市中医医院则被确定为自治区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单位。“市中医医院建立了医院理事会和监事会,正式按法人治理结构的机制开始运行。”该院负责人介绍。

    改革付费方式设立救助基金

    银川在医药卫生改革工作中,还开展了医保付费方式改革等工作,在全市所有医院推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包干付费。而且,在全市建立了与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医疗救助制度。2014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40元,基本医保参保人数157.47万人。年度居民医保统筹基金最高报销16万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银川加快转变住院付费模式,在全市二三级公立医院全面开展“先住院、后付费”工作,截至目前,已惠及52000余人,且未发生逃费现象。

    据田卫华介绍,银川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中,制定印发了《银川市疾病应急救助制度实施意见》,建立了银川市疾病应急救助基金,初始规模为100万元/年,着力解决医疗机构救治的无法查明身份且无力缴费患者。

    此外,银川稳步推进社会资本办医,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依托“智慧银川”项目,启动了区域医疗卫生信息与平台项目、居民健康卡项目及医讯通项目,目前各项方案已经完成,进入实施阶段。据了解,2014年,银川医药卫生领域科研立项共有36项,其中国家级1项,自治区级27项,市级8项。2014年获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银川市科技成果8项,银川市科技创新奖一等奖1项。

 

  来源: 银川日报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