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 见证生活 改变生活 更创新生活

15.05.2015  14:18

  当年我们排队装电话后来我们有了小灵通

  通信设备见证生活

  “一万多元买来的,就算不用也值得留着。”市民李建国摸着手中的“大哥大”感触颇多。从他的语气里可以听出来,在上世纪90年代,拥有这样一部说两句就断线、信号特别差的“大哥大”是何等荣耀。 

  但如今,他那最值得骄傲的“大哥大”,已变成一个十足的古董。 

  就像今年5月17日第47个世界电信日主题所说的那样:电信与信息通信技术——创新的驱动力。从电报到电话,从“大哥大”到手机,从手机到智能家具……通信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联系更加紧密。 

  我们身边这些变化,还得从一部固定电话说起。

   固定电话

 

  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普及,2008年9月,全区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29万,目前全市有用户49.8万。

   当年装电话得排队 初装费3000元

  “1992年,我家装了第一部电话,那时候还是6位数电话号码。初装费要3000多元,话机300元。我记得特别清楚,因为是教师节,电信局给优惠,最后花了2800元。”退休教师贺老师告诉记者,那个时候工薪阶层想要装一部电话,得攒一年的工资。 

  上世纪90年代初,银川家用电话爆棚式发展,当时的电信局门口天天排长队,人们都以家里装没装电话来衡量一个家庭的生活质量。 

  1997年前后,银川固定电话的数量达到高峰,虽然现在已查不到具体的数字,但有一个事件可以证明,那就是在这一时期,银川的固定电话号码从6位数升到7位数。当时不少城市都升到了8位数,市民黄女士在外地生活过一段时间,一说银川的固话号码还是7位,总有点小城市出来的意思,这让她有些不爽。 

  不过,黄女士一直也没等到银川的固话号码升到8位,因为移动通讯工具的普及使固话受到了非常大的冲击。2000年左右,家家户户基本都装了固定电话,电信部门取消了“初装费”。

   BP机

  1992年10月,无线寻呼业务正式在银川开通,最高峰银川有20多家寻呼台,2005年用户全部退网。

   红极一时的寻呼机 2005年销声匿迹

  上世纪90年代,伴随家庭固定电话兴起的,还有寻呼机,也叫BP机。 

  “我那时还在上初中,班里几个要好的同学凑钱买了一个寻呼机,大家轮流带。其实根本没人呼,就是图个新鲜,难得有人呼你一次,满大街找公用电话回复。”已过而立之年的陈斌回忆起自己的第一台寻呼机说,当时每个星期只有5元零花钱,280多元的数字寻呼机绝对是奢侈品,更何况每月还要交使用费。“那时候BP机有两种,一种是数字的,只能显示电话号码,另一种是带汉字显示的,可以留言,那种更贵,要一两千元,拿这种寻呼机的都是有钱人。我记得数字的月租费10元,中文的月租15元。”陈斌说。寻呼机在银川最兴盛的时候,全市有20多家寻呼台。 

  陈斌现在还记得当时报纸上有一则新闻:一个单位的职工,买了一部汉显寻呼机,第一天就被偷了。这个职工报警后,警察拨打了号码,寻呼机响起来,最后从他同事的柜子里找到了,那个同事最终被判了好几年的刑。“现在再看这条新闻,觉得当时的人太傻了。”陈斌说。     

   大哥大

  1993年2月,800兆蜂窝模拟移动通信网在银川开通,如今大哥大已成为收藏品。

  当年边打边找信号现在已成收藏品

  上世纪90年代初流行一个称呼:万元户,谁家里存款有一万元,那简直太有钱了!而当时的电影、电视里最经典的镜头就是万元户手持“大哥大”。 

  “那时的‘大哥大’真贵啊,最便宜的都在万元以上,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费不起。”原电信局职工李莉回忆,只有做大生意的人才拿大哥大,那时只是模拟机,没有现在这样覆盖广泛的网络,接打电话经常断线。 

  李建国当时在望远经营一家渔场,由于生意需要,他是银川第一批用上大哥大的人之一。“信号特别不好,说两句就断线,下了乡干脆用不了。”如今李建国每年都要换手机,但最早的大哥大一直舍不得扔。“一万多块钱买来,就算不用也得留着。” 

  对于大哥大,李建国还有一个深刻的记忆——双向收费。“打电话接电话都要钱,所以大家语速都特别快,掐着时间挂断。我记得那个时候打电话好像一分钟五六毛钱,接电话也要收一半的钱,有时候接个电话,对方说打错了,那叫一个气人。

   小灵通

  1998年开办“小灵通”业务,目前银川还有不到1000位用户。

   让普通市民过把“移动通信”的瘾

  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UT斯达康公司引入日本技术研发出小灵通,在中国一举成功。1998年银川开办“小灵通”业务。 

  小灵通凭借单向收费、话费便宜、无套餐费用等优势,迅速占领通信市场,其几百元的售价,让不少普通市民也能过把“移动通信”的瘾。市民王先生回忆:“那会我还上高中,有个特别喜欢的姑娘,但老往人家家里打电话,家长会说的。听说有了小灵通,就想攒钱买两部,可惜,最后钱也没攒够,也没追上那姑娘。” 

  由于小灵通占用3G、4G网络号段,国家工信部早在2009年就提出小灵通退市计划。但据自治区通信管理局统计,目前银川还有不到1000位小灵通用户。

  记者黄超李尚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