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桥早市搬迁一周年
草莓、桑葚、樱桃……新鲜水果快来尝快来买,6月12日早晨7点,新华西桥润禾市场一派热闹景象,51岁的商贩陈全保和老婆女儿已经在自家的摊位上吆喝起来。2015年6月12日,原西门桥早市正式搬迁,并更名为新华西桥润禾市场。时隔一年,市场摊位由搬迁前的200多个发展为现在的310个;客流量由搬迁最初的日均3000人次变为现在日均7000多人次,节假日更是超过万人;日均营业额由搬迁前的10万变为如今的日均20万。
除了西门桥早市,在过去的这一年时间,金凤区已成功搬迁了保伏桥新村市场、贸易巷市场和兴旺巷市场,从马路市场到室内市场,金凤区政府依法行政,使马路市场服务外包得以理想照进现实,为全市破解马路市场管理难题趟出一条新的道路。
陈全保正在给市民称水果。
商贩:从室内搬进室外我们能安心经营了
51岁的陈全保家住金凤区五里水乡,过去一直务农,自从家里的地被占了后,他就开始在西门桥早市摆摊。“在老市场摆摊有七八年时间了吧,那环境真是让人提心吊胆,怕刮风怕下雨,一下雨,人就在泥潭子里淌,自己一身脏,还没人来买东西。”陈全保一边给客人称樱桃一边与记者聊着。
“搬过来好啊,这环境你也能看到,风吹不着太阳晒不着,头顶还有风扇,每天还有专门的保洁人员给打扫卫生,治安不停地巡逻,我们在这里摆摊,有安全感高着哩。”陈全保自跟随着西门桥早市一起搬迁到新址,摊位由最初的一个拓宽到现在的3个,过去一个人忙乎着,现在一家三口都在卖水果。“人太多,顾不过来啊,今天早晨进了4000多块钱的水果,到现在才一个多小时,就卖的差不多了,过去也就能赚个200多,现在人多的时候赚400度没问题。”陈全保喜滋滋地数着小桶里的钱。
市场像陈全保一样的商贩有309个,从最初的抵触,到担忧,到信任,到现在的搬迁后受益,他们是原西门桥早市搬迁的见证者。“相信以后能赚更多钱。”这是所有商贩的心态。
搬迁后的西门桥早市熙熙攘攘。
市民:市场搬了各种需求都能满足了
“快帮我们夸夸市场里的保安,他们太敬业,非常负责任,每天我们在这挑着买菜,他们三个人就转来转去巡逻,宠物狗、自行车、三轮车一概不让进,门口还有复称台,他们还会帮着我们称东西,有他们服务,我们在这里买东西心里踏实着呢。”看到记者采访商贩,65岁的市民梅太平急切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搬迁过来后,市场各方面都做得很到位,我们反映道路有点窄,市场立马就拓宽路;我们反映市场有点热,市场马上就假装风扇和打通墙体改成窗户;对于市民和商户的需求,他们都是积极解决。”市民王慧为搬迁后的西门桥市场点赞。
市场负责人张建新正在进行日常巡逻。
市场管理人员:职责就是提供专业化服务
310个摊贩,每天客流量平均7000多人次,最多的时候一万多,日均营业额20多万。这是西门桥早市搬迁一周年交上的答卷。“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我们公司取得了西门桥早市的管理权。市场的卫生、安全以及硬件设施等都有专人负责,帮助商贩安置供电供水设施,货品品种非常齐全,经过一年的运行,商贩和市民较好。”宁夏润禾市场管理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张建新告诉记者。
每天早晨5点市场大门一开,41岁的张建新已经站在门口开始疏导。“如今这市场不比过去,什么都有管理规矩,我们在监督商贩保持周围卫生,也得为他们提供方便等等。”张建新告诉记者。既然是企业化运作,那么就要有企业化的规章制度,自搬迁后,宁夏润禾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制定出针对摊贩和管理人员的规章制度。
“早晨5点进场,10点撤场,不允许短斤少两、不允许打架斗殴、不允许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要在指定摊位经营,要互惠互利,时刻保持摊位前的干净整洁;管理人员不允许吃拿卡要,定时定点巡逻,实行区域划分式管理,定期进行培训,必须文明管理,做到全心全意为商贩和顾客服务。”张建新告诉记者。
“如今市场比刚搬迁过来的时候客流量增加了一倍多,商贩和市民反映的路窄了、风扇少了、灯的瓦数不够了等等问题,我们都在积极改进。”张建新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宁夏润禾市场管理有限公司对市场北侧的道路进行拓宽,从3米拓宽至6米左右,将市场内的风扇从22台增加至28台,吊灯的瓦数从40瓦增加至75瓦,每个通道都增加了2个紫外线消毒灯。
“环境好了是基本的,最重要的是我们企业要为商贩和市民提供有序、干净和专业的服务,让大家感受到专业化市场和马路市场的区别。”张建新告诉记者。
政府:市场化之路激发马路市场活力
征求意见、招标评审等环节,金凤区政府引入市场化运作,将原西门桥早市的商贩引导至新型菜市场内经营,购买服务让存在了19年的老市场焕发新生机,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为其它旧市场打造了一个企业管理运营,城管执法人员监督考评,商贩和市民共同参与的改造范本和启示。
“在顺利将西门桥早市搬迁后,我们又成功地将保伏桥新村市场、贸易巷市场和兴旺巷马路市场搬迁至室内,无论是商贩还是市民,反响都很好,大家一致地反响就是环境好了,人购物的心情也好了。”金凤区城管局执法大队副大队长孙斌斌告诉记者。
如何破解马路市场困局?金凤区政府交出的答卷是改变政府职能激发市场的活力。西门桥早市、保伏桥新村市场、贸易巷市场、兴旺巷市场的搬迁之初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环境脏乱差,没有专业化管理,如今搬迁后,无不显示出干净有序的市场环境,更能够吸引市民的焦点,“市场化之路”激发了马路市场的新活力。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减负”,而是重新布置“作业”,金凤区围绕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的进行任务重构,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权责对等。“做好减法的同时,还要在引导公众参与共治的内容、平台、渠道和方法上做加法,无论是从各个市场搬迁之初的论证、调研,还是公开摇号选摊位、市场化管理,各个环节始终贯穿人性化执法和疏堵结合的管理理念,在以人为本为准则的前提下,我们将商贩和市民的热情调动起来,把大家的智慧凝聚起来,真正实现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新局面。”金凤区城管局局长王玫告诉记者。
“市场化固然能够提高效能,但也不是包治百病,在针对马路市场管理方面,金凤区按照谁收费、谁投入、谁管理原则,引入具备资质企业,实施统一规划定位、统一经营设施、统一经营时间、统一垃圾收运、管理模式,同时定期对各个市场进行抽查,包括噪音扰民、占道经营、垃圾运输和环境卫生等内容。”孙斌彬告诉记者。记者了解到,接下来,金凤区政府将对康居市场和西门巷市场进行搬迁,未来,金凤区辖区内将再无马路市场。
银川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詹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