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发明了世界最早的木活字印刷术?
引言 :由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与央视科教频道联合打造的10集大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于3月23日起与广大观众见面。纪录片揭开西夏神秘面纱,让更多人对宁夏有更多了解和认知。很多游客被西夏神秘故事所吸引,纷纷到西夏故地——银川来文化旅游。这几天景区的接待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20%以上。
大型纪录片《神秘的西夏》讲历史,演绎故事,而西夏王朝遗留下的文物,是考古学者孜孜不倦的研究对象,是人们了解神秘西夏的“干货”“硬货”。本报将连续解读七本有关西夏历史的考古报告,从另一个角度讲述西夏神奇故事。
银川拜寺沟西夏方塔出土的9册10万字的《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简称《本续》),颠覆了中国印刷史。按照考古学者牛达生说法,“西夏文佛经《本续》是现存世界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
朝鲜王子贺兰山修行
出土《本续》的拜寺沟西夏方塔,建于西夏大安二年即1075年,1990年被炸毁,享年915岁。牛达生说,此塔“为其他古塔所无而为其本身所独具的特点。”如:“是我国最早的方形实心塔”“是现知唯一保留了塔心柱的塔”“少见的有窗无门的壁画装饰”等等。塔内出土的佛经、佛画、舍利子、“擦擦”等大量佛教文物,表明佛事繁多。
西夏王朝时期,贺兰山生态良好,林木茂盛。是西夏王朝会盟诸番、帝王狩猎、营造离宫、幽禁皇帝、佛事活动的中心区,相当于今天富豪别墅山庄。
西夏王朝统治者十分尊崇佛教,在这里建造了许多寺院、寺塔。考古人员进行文物遗迹普查时,在贺兰山的苏峪口、滚钟口等山谷都发现了西夏时期寺庙的遗址。其中最有名的是贺兰山佛祖院和五台山寺,史书把其说的非常神奇:“菩萨圣众现身显灵,禅僧修契,民庶皈依处,是善宫,野兽见人不惧。”
史料说,唐代,新罗国(今朝鲜)国王第三子金无漏不愿继承王位,乘船逃到中国,想从陆地去印度修佛。无漏沿着丝绸之路经宁夏—新疆——帕米尔高原,来到一座寺院遇到高僧。
高僧挡住他,说:“你不要去印度了,你的缘分在大唐,就在那里去修佛吧!”临行时,高僧给了他锦囊妙计:“遇兰即住,结茅栖止”。他到了贺兰山就“遇兰”了,在白草谷隐居修行。
唐肃宗李亨在灵州登基后,派人去请无漏。无漏跩得很,“三顾茅庐”不来。最后,大将郭子仪去了才把他忽悠来。
后来,唐肃宗把无漏带到了长安。无漏圆寂时,请求归葬贺兰山白草谷。可是无漏遗体送至贺兰山下时,突然就“神座不可辄举”了。意思就是说,无漏遗体灵柩重得没办法移动了,佛祖让他就地埋葬。
再后来,还有增忍等好几位佛学大师在这里修行。一时间,白草谷高僧云集,成为净土圣地。很神乎其神,“感枯泉重涌,有灵蛇游于其中”。
考古报告《拜寺沟西夏方塔》透露,白草谷很可能就在拜寺沟中。但考古学者孙昌盛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说“把五台山寺放在整个拜寺沟更为合适。”
西夏时期宁夏种棉花?
关于《本续》的纸张产地,牛达生有一个惊人的认定:“《本续〉等方塔出土的西夏文献的用纸,是西夏自产的。”
他说,宋夏经常打架,如果用纸靠从宋朝进口的话,必然受制于人,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另外,北宋时有可能进口一点,但宋室南移以后,就不可能从宋朝进口了,西夏也有造纸的机构。
另外,西夏纸样里含有棉花纤维,西夏的纸是用棉花造的。而在宋夏时期,只有新疆、云南、两广、福建、甘肃的河西地区等地种植棉花,本续纸样中棉花的发现说明在西夏时期,宁夏也种植棉花。所以《本续》的纸“只能是西夏生产的”。
但有一个声音高叫着“不”。
网友“老三”说:“呵呵,这个更是缺乏对西夏的了解,西夏的造纸术和宋代用麦草、稻草原料不同,大多用的棉花,而棉花只能来自西域,所以纸张缺乏是西夏整个王朝的窘境,这在我的《西夏史》中有明确描述。”
《本续》是现存最早的
木活字版印本?
《本续》是西夏文字写成的。西夏文字是参照汉字偏旁部首创制出一些构成西夏文字的基本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按照一定规律组合而成。今天只有李范文等几个人认识。学者余秋雨看了后说,西夏文字具有保密作用,云云。
牛达生说,《本续》是用木活字印刷术炼成的。原因呢,有《本续》倒字、错字、连笔字多,尤其是那块夹木字模的竹片没弄干净留下了痕迹等很多铁证。
牛达生还说正因为有“错字”等毛病,所以《本续》还具有“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木活字印本实物”“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提早了一个朝代”“丰富了版本学内容”“提供了研究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最新资料”“是活字印刷术向西方传播的重要物证”等。
牛达生手里还有硬货——文化部1996年组织专家鉴定《本续》为“现存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
但钟侃、吴峰云、李范文著的《西夏简史〉(2001年版)说,《本续》“究竟属木活字还是泥活字印刷品?尚存争议,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论证。”(记者 王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