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路人见证银川发展变迁
1958年8月1日,随着蒸汽机车发出震耳的轰鸣声,包兰铁路正式通车,宁夏结束了不通火车的历史,来自五湖四海的支宁人乘坐火车奔赴宁夏参与建设。宁夏的发展和命运与铁路紧紧相连,今年84岁的宋金仲老人,当年就是乘坐火车来到银川,作为一名铁路工作者,他见证了宁夏铁路的建设,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
第一座火车站周边就是戈壁滩
1958年包兰铁路正式通车之后,石家庄铁路运输学校毕业的宋金仲作为当时稀缺的铁路人才,踏上了北京开往银川的火车。由于是新开通的路线,当时坐火车探亲访友的人特别多,狭小的绿皮车里旅客塞得满满当当,只能坐三个人的硬板凳要挤上四五个人,有的人干脆就坐在走廊里的行李上。
经过20多个小时的煎熬,宋金仲总算到了银川火车站。一下火车只能看到几间平房。“放眼望去车站周边就是一片戈壁滩,不远处有一片沼泽地,四周荒芜人烟。”宋金仲告诉记者,铁路职工的生活极其艰苦,随行来的家属被安排在了糖厂家属区,火车站办公没有用房,只好用几节宿营车厢临时对付。当时的火车轨道被铁路职工称为“三股半”,就是三条运行的铁轨和半条用于停放列车检修的轨道,开行的火车只有8对16辆列车,这就是当时银川铁路的所有“家当”。
火车站的发展巨变
随着旅客人数的不断增加,火车站周边出现了国营商店、旅店等配套服务,慢慢周边也有了住户。上世纪80年代,火车站周边已经成了人流的聚集地,周边的建筑和商铺都变得多了起来。1988年,银川第二座火车站(银川西客站)正式投入使用。西客站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是老火车站的10倍,候车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硬板凳的椅子换成了软包坐垫,候车厅安装了空调,售票窗口由最初的2个扩展到了8个。
宋金仲回忆说,到2011年12月,银川第三座火车站正式投用,候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火车站分成了上下两层,有了飞机场候机楼的感觉。车站新增自动取票机15台、自动售票机5台,新增2台“人脸”识别自动验票机,正式开启“刷脸”进站的高科技时代。此外,还有“铁路银川站”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上面包括车站智能互动VR虚拟地图导视系统、重点旅客预约、遗失物品查找、意见建议反馈等延展服务。火车站变得高端智能。
高铁时代成为开放新机遇
火车不仅是一种交通工具,更是宁夏连接外部的重要纽带。银川铁路发展到如今,担负着宁夏区内及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周边地区的旅客运输任务。年办理旅客到发量900万人次,日均接待旅客2.5万人次。
随着银西高铁的开工建设,宁夏距离步入高铁时代的时间越来越近,包银高铁宁夏段也将于今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
宋金仲告诉记者,1958年包兰铁路开通的时候,坐火车从北京到银川花费了20多个小时,包银高铁正式开通以后旅程将被缩短至5个小时。大大拉近了银川与京津冀等地的距离,将对宁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来时坐着呼呼冒黑烟的火车,如今能坐上速度飞快的高铁,这是我余生的一大梦想。”乘坐高铁奔赴北上广,感受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宋金仲老人和宁夏人的高铁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记者 李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