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返乡农民工打好发展地基
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返乡农民工,让他们就好业创好业
小区里干维修的郭大哥说,要回老家上班了。
他摆出的理由挺现实:这两年家乡的工厂越来越多,凭自个儿的手艺,不怕找不到落脚的地方,一个月工资少说三四千块,省掉两头跑的路费不说,还能照顾老小,比在城里打工的“性价比”高了。
如今,跟郭大哥想法一样的农民工兄弟已经不在少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报告,去年跨省流动的农民工持续减少,而在本地就业的人数却不断增加,回流趋势愈加明显。
农民工越来越“恋家”,从一个侧面说明原先处于经济洼地的中西部地区,正在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返乡是一种理性选择,在市场经济鼓励自由流动的背景下,只有产业支撑下出现了不错的就业机会、创业机遇,方能让奔波在外的青壮年踏上回乡之路。
年轻人的回归,无疑好处多多。首先一条,能够反哺家乡,带动发展。发达地区的工作经历,往往给很多“城归”积累下优良的技艺和开阔的视野,具备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富有经验和能力,这些都能为当地相关产业的后发壮大培土施肥。而且,一旦他们就业、创业成功,往往能够带动更多农民工返乡,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形成雁阵效应。
除了能为家乡发展出把子力气,对家庭更是一种弥补和归位。偌大的村庄,不再只有老人和孩子的留守,而是让老有所靠、幼有所教,家门口就业填实空心化,也满足了人们心底那份固有的乡土情结。
怎样才能让回乡的农民工创好业、就好业呢?不可讳言,地区发展的差异还是存在的。把就业环境搞好,把发展基石铺稳,才能缩小这种差距。比如说,市场竞争的规则、制度要健全,为农民工创业就业打造公平合理的外部环境。政策要适当倾斜,想找工作的能得到就业指导和便利,想创业的能在融资服务、审批流程、场地设施上获取优惠。主管部门要强化服务理念,主动为返乡者提供贴身式、个性化的服务。另外,还要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解除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上的后顾之忧。
以良好的发展环境支持返乡农民工,才能让他们在家门口也有好前景。(商 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