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帮她“走”出自信
身残志坚的丁小娟,每天坚持刺绣。
15岁时,她因车祸双腿瘫痪,如今在驻地部队关爱下,她不但重拾生活信心,还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妙龄少女遇不幸
走进青铜峡市青铜峡镇利民社区手工艺室,一幅幅精美的刺绣呈现在大家眼前,社区书记余芳告诉记者,这一幅幅刺绣作品均出自辖区一位残疾女子——今年33岁的丁小娟之手。
丁小娟原本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孩。1996年5月28日,15岁的她骑着自行车到学校领取初中毕业证时遭遇车祸。因为这次车祸,丁小娟七至九胸椎压缩性粉碎性骨折并致其高位截瘫。
手术后第五天,小娟睁开了眼睛。她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的四肢无法动弹了,父母担心她受不了,告诉她这只是术后综合征。可20多天过去了,小娟的双臂虽然能活动了,但双腿却没有一点知觉,无奈之下,大夫将实情告诉了她。
在得知后半生将要在轮椅上度过的消息后,小娟觉得自己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选择了绝食。但是,当她看到父母对自己如婴儿般的呵护时,她醒悟了,开始强迫自己做一些恢复性的训练,增强臂力和上半身的其他机能。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看到别人能过正常生活,而自己只能每天待在床上和轮椅上,小娟心里又起了波动,她甚至有过割脉自杀的行为。这时,又是父母的关爱,让她学会了坚强。
2008年的一天,吴忠市残疾人联合会给小娟打来了电话,问她有没有兴趣参加刺绣班。小娟疑惑了:“我一个残疾人,生活不能自理,能做好么?”“刺绣是个安静活,只要静下心来,没有完不成的作品,再说了,虽然你双腿残疾,但是胳膊、手是灵活的,肯定能行……”在家人和残联的鼓励下,丁小娟迈出了残疾后的第一步。
参加培训后,丁小娟非常能吃苦,遇到刺绣上的难题,她就请教老师,白天刺绣,晚上便反思刺绣针法,还托朋友从银川买来刺绣相关书籍看。5年来,小娟不仅完成了大量作品,还缓解了十几年来阴郁的心情。每卖出一幅作品,小娟都觉得自己向成功迈进了一步。在小有成就后,小娟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开一个刺绣辅导班,让更多的妇女参与到这项手艺活中。
驻地官兵送关爱
青铜峡镇驻地部队非常关心当地群众,一次偶然机会,某部队得知了小娟的不幸和想法后,时任政委徐俊上门探望了小娟。看到小娟屋子里摆满各式各样的刺绣作品,徐俊自掏腰包购买了两幅作品,并组织战士为她进行爱心捐款,帮她成立自己的刺绣工作室。
部队官兵对小娟的帮助不仅仅是对她个人的帮助,还将这份爱心延续到了她的家庭中。
小娟一家三代4口人居住在50平方米左右的楼房中,生活只能靠小娟每月100多元的低保和其年迈父亲做临时工赚来的辛苦钱。这一切牵动着部队官兵们的心。恰好此时,营地里的树木、花草需要有人管理,而小娟父亲正好有这方面的专长,经试用后,部队与他签订了协议。这样,不仅营地里的树木有了人照料,小娟家也增加了收入。
今年5月中旬,徐俊利用外出开会的机会,从外地给小娟带回了一台电脑,并为其开通了网线,交了网费。随后,徐俊让部队上精通电脑的战士为小娟申请了淘宝账号,将其刺绣作品放在网上进行交易,为行动不便的小娟拓宽了赚钱的渠道。
继续传递爱心
在获得部队官兵的帮助后,小娟找回了久违的自信,重拾起生活的信心。“部队官兵帮助我渡过难关,我就不能为他人做点什么吗?”有了生活信念的小娟,做事的劲头更足了。今年以来,她参加了一些社会公益活动,尤其在禁毒宣传方面表现的更为积极。
小娟告诉记者,每逢节假日,只要社区有这方面的需要,她都会坐着轮椅走上街头发放禁毒传单,今年的禁毒日,小娟被青铜峡市选为唯一的代表参加吴忠市的禁毒工作宣传。小娟说,关爱都是相互的,爱心是可以传递的。(记者 黄英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