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河新区一工地发现汉代古墓

02.06.2016  02:41

   滨河新区一工地发现汉墓

  出土文物证明中原文化汉朝时已影响西北

  滨河新区203省道在拓宽改造过程中,文物保护部门对横城汉墓群进行抢救性挖掘,据文物保护工作人员介绍,墓室内发现陶罐、铜镜、漆盒、陶盆等文物,墓室的建制反映出中原文化在汉朝就已经影响西北。

   文物表明中原文化汉朝时已经影响宁夏

  挖掘工作从5月26日开始,由于滨河新区203省道拓宽改造需要,文物保护部门开始对此区域的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部分文物在5月31日出土的。

  6月1日上午,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汉墓在地下4米左右的位置,正在清理墓道内的积土的工作人员说,从土质判断,该墓此前曾被盗过。东侧墓道呈拱形,西侧耳室成方形,墙面上有用出土文物的地址在地面上有两个漆盒和牺牲骨头。

  墓穴属于砖室墓,用青砖砌成,每块砖环环相扣。一般汉墓埋藏在地下11米深处,最浅的也有七八米深,而这座墓穴仅离地表4米多。银川市文物管理所主任张艺明解释,这块地方原来地势较高,此前修路高处用推土机平整成平地。

  记者进入古墓后室,发现地面上铺着砖,有两个圆柱形的物体,墙面上的砖块摆出斗拱,两侧的耳室还没有发掘。据介绍,发掘人员在地面上发现了一些铜镜、陶器等文物,还有一堆被作为牺牲的动物骨头,这些出土物与汉代时盛行厚葬习俗有关。

  据银川市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李国庆介绍,目前还没有发现和墓主人有关的信息,从墓穴内的建制和出土物判断,墓主人当时应该有一定的地位。墓室内的建筑物显示,宁夏在汉朝时就应该已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目前,挖掘工作还在进行中。

   延伸:宁夏多汉墓 已发掘200多座

  宁夏发现的古墓以秦汉、西夏和明清为主。由于西夏时期实行火葬,普通人死后没有棺椁时间一长墓地就消失了,皇室则葬于陵园。明清古墓则大多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现的,很多都已经被盗挖,有效信息有限。

  秦汉墓以墓群为主,这次发现的汉墓就位于横城汉墓群,范围包括横城堡明长城以北,黄河东岸约2平方公里。银川市文物管理处主任张艺明说,银川境内发现的汉墓,有一定的规律。

  上世纪70年代以来,银川境内就陆续发掘了暖泉汉墓群、兵沟汉墓群、横城汉墓群等3处大型古墓群。所以发现如此多的汉墓群,与银川在历史中的地位有很大的关系。贺兰暖泉是历史上宁夏最早建县的廉县所在地,永宁在汉朝属于上河,陶乐西南、明长城以北的兵沟汉墓群共有汉墓100多座,是不同时期分葬的汉代宫墓,这里曾是秦、汉时期屯兵之地。横城汉墓群位于黄河两岸,古时候是兵家必争之地,频繁的战事在这里留下了戍边将士和临近郡县官吏的墓区。

  资料显示,宁夏出土的两汉时期的墓葬很多,吴忠、固原市上饮河、同心倒墩子等地都发现过汉墓,由于汉墓的封土堆比较高大宏伟,特别是在平原地区,像座小山,极易被人认知,因此也成为盗墓分子盗掘的目标,且汉墓多在荒郊野外,墓葬分散,保护起来困难较大。

  在宁夏考古工作者发掘的近200座汉墓中,大多数墓葬被盗掘,这为全面研究两汉时期宁夏的文化面貌带来一定困难,另一方面,如何保护这些汉墓也成了一个难题。

  记者 田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