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里的刀子》大银幕上承载本土情怀

06.11.2015  11:34

  2000年,宁夏回族作家石舒清《清水里的刀子》获得第二届鲁迅文学奖,这也是宁夏作家首次获得该奖项。获奖后,无论是石舒清还是他的作品《清水里的刀子》,都受到了全国文艺界前所未有的关注。15年后,鲁迅文学奖已经是第六届了,其中,不少获奖作品已搬上荧屏。《清水里的刀子》也受到了不少导演和制片人的关注,但作为一个难以把握的民族题材小说,一直未能出现在荧屏上。15年后,当这部难以被搬上荧屏的鲁奖作品将要拍摄成电影的消息传出后,受到了文艺界前所未有的期待,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中国第一部回族题材电影,更是一部承载着宁夏本土元素与情怀的电影……

   题材因淳朴而更富艺术张力

  小说《清水里的刀子》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宁夏农村的故事。穆斯林老人马子善的老伴去世了,为了祭祀老伴,老人要在老伴祭日那天宰掉陪伴了自己十多年的老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人和儿子细心照料着老牛,老人心中也充满了对牛的不舍和对老伴的思念。然而,在祭日的前三天,这头牛在饮用水里看到了将要宰它的那把刀子,从此开始不吃不喝,要以一个清洁的内在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老人因为牛的行为陷入了对生命和死亡的思考。

  “电影《清水里的刀子》就是以这个故事为原型,进行艺术创作的。”电影《清水里的刀子》出品人马宗英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出生于宁夏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投资者,对本土地文化的迷恋,是他出品该影片的重要原因。

  “虽然已经离开农村十余年了,但看到剧本中的场景,感觉就像回到了曾经生活过的农村。”马宗英说,喂牛、饮牛、挑水这种西海固人最真切的生活内容,会勾起很多人对过去生活的一种回味。

   多位回族作家参与剧目创作

  谈到为何选择本土题材来拍摄影视剧时,马宗英表示,在影视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影视集团都把目标放到了本土题材上,这也并非偶然。除了市场的驱使外,本土题材的影视更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可以让团队做到深耕本土,打造有特色的本土影视剧品牌。“宁夏的本土影视资源十分丰富,只是缺乏挖掘,比如张贤亮先生的《牧马人》一经推上银幕,就在影视界引起了震荡。”马宗英说,宁夏这片土地上既有素材又有载体,需要做的就是下功夫挖掘。

  在电影《清水里的刀子》拍摄团队中,此次担任编剧的除了原作者石舒清外,还有回族作家马金莲、马悦。作为回族作家中的中坚力量,石舒清和马金莲的影响是文学圈所公认的。尽管如此,担任影视编剧,对于这个团队还是第一次,这对于他们无疑是一个挑战。

  “虽然是第一次做编剧,但他们均是出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对当地的生活有真实的体验,而且他们都是回族,对回族的习俗完全了解,自然对剧本的那种体会远远深于他人。”马宗英说。

  作为该影片的原作者,石舒清坦言,这是一部很难搬上银幕的小说,尽管在这15年间,有不少导演前来商讨拍摄电影的事,但最终还是没有谈到一起,因为他不愿意伤害这部小说的艺术性,不愿对小说做很大的改动。而此次拍摄,也是在充分尊重小说艺术性的前提下进行的。

  在我区80后作家、电影《清水里的刀子》的编剧马金莲看来,原作品描述了宁夏西海固一个穆斯林家庭最为普通的为亡人做“四十”的前后场景,为读者呈现了回族的独特宗教习俗和心理世界,就显性文本本身而言,它更多承载了传递信息和知识的功能。因此马金莲认为,正是隐性文本结构决定了这篇小说的文学性生成和艺术魅力,在剧本的创作过程中,她也坚持了这一点。

   本色出演还原艺术美

  “拍摄这部片子,最大的困扰就是拍摄场地和演员的选择很难。”在导演王学博看来,拍摄电影,首先要有准确的定位,该影片的定位就一部文艺片。一部好的文艺片,本色是不容忽视的。由于作者创作的年代属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村落已经很难在现实中找到,为了寻找合适的拍摄地点,剧组跑遍了整个西海固,拍摄了100多个村落的照片,用于挑选。

  拍摄地点解决之后,导演组又开始为演员的问题发愁。“当时我们考虑过请一些著名演员来演,但这个片子是一个纯粹的农村戏,演员们很难真实地演出来。”王学博认为,一组文艺片最大的特点就是艺术的真实性,剧中喂牛、挑水这些活儿,让演员和当地的农民一起做的时候,差距很大,演员缺乏一种自然的美。此外,本色表演在银幕上具有一定的魅力和地位,演戏痕迹较少,符合电影逼真的美学要求。

   打造中国第一部回族题材电影

  “终于搬上银幕了,这一等就是15年。”听说《清水里的刀子》要拍摄成电影,著名回族作家马知遥告诉记者,虽然拍摄得有点迟了,但他心中的期待一点不曾减少。

  作为中国第一部回族题材电影,此次拍摄出品方也组建了一支响当当的团队。其中,导演王学博去年以制片人身份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今年担任制片人的电影《塔洛》又入围第72届威尼斯电影节。“这一次我没有选择已经有名气的制片人合作。我喜欢做一件事会付出感情的人,要把它当成你心里很重要的一部分来做。”王学博说。此外,本片主创团队中的摄影、录音和剪辑师均为去年金马奖奖项获得者,美术和制片则出自《智取威虎山》团队,可谓重量级主创阵容。

  作为一部文艺片,马宗英和他的团队对这部片子充满了希望,在他们的拍摄计划中,该片将于今年年底杀青,2016年3月在戛纳国际电影节上首映,届时,中国第一部回族题材电影将和世界观众见面。(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