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梅:心中有精彩,巧手剪出来

12.10.2015  09:39

平时,洪秀梅就在家里进行剪纸创作。
 

洪秀梅的剪纸作品。
 

 

  人物介绍:洪秀梅,女,回族,生于1951年,祖籍甘肃平凉,自治区级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家传技艺,从小受熏陶
 

  我叫洪秀梅,今年64岁,祖籍甘肃省平凉市,我刚满一岁就被父母和家人带到宁夏泾源县兴民乡生活,此后便一直居住在那里,直到1986年搬到银川。说起来,我也是个土生土长的宁夏人。我家世代都会剪纸,打我记事起,我奶奶没事就拿着剪刀,盘腿坐在床头剪纸。奶奶在剪纸时,我姑姑就坐在旁边一边看、一边问、一边学,奶奶则手把手地教姑姑。从五六岁起,我也跟在奶奶身边,帮奶奶递红纸、拿剪刀。但因那时年纪小,奶奶和姑姑从不让我动剪刀。
 

  11岁时,姑姑终于开始教我剪纸了,刚开始是姑姑剪好一张窗花的大致模样,再让我把中间的图案掏空,一张窗花我也就能剪四五剪刀,但我仍学得特别起劲。慢慢地,姑姑剪的窗花镂空部分越来越少,留给我剪的部分越来越多,我的剪纸技艺在不断提高。
 

  在学校里,没有红纸和剪刀,我就把作业本上没用完的纸撕下来,看着路边的花草、远处的房屋,用手撕出想象的图案。同学们都说,洪秀梅用手撕的窗花真好,就像用剪刀剪出来的一样。
 

   第一次露手艺,小试牛刀受夸赞
 

  我14岁那年,跟着家人去参加一个亲戚的婚礼。到了新房,大人们忙了半天才发现窗花还没有剪。当时人人都忙着,小字辈又没人会剪纸。这时,我外婆跟亲戚说:秀梅这娃娃会剪纸,让她试试!亲戚赶忙找来红纸和剪刀,我按照奶奶和姑姑教的技法,加上自己的想象,试着剪了一张手掌大小的窗花,没想到剪完后大家都说好。亲戚见此找来一摞红纸,让我为婚礼剪窗花。就这样,我坐在新房里剪了一上午,一口气剪了70多张,由亲戚们贴到新房的窗户、门、家具上。
 

  那是我是第一次独立剪纸,至今仍记得当时的感觉。也就是那时起,剪纸也成了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不用图样,胸中自有丘壑
 

  1986年,我和家人从泾源县搬到银川定居。我白天要忙地里的活计,农闲时还要去外边打零工,在家里要照顾丈夫和孩子,一天忙下来,腰酸背疼。可即便如此,我也要每天找点时间剪几张剪纸。坐在灯下,白天的劳累随着一剪刀一剪刀的裁剪消失了。
 

  别人剪纸一般都要照着纸样图案剪,而我从来不用,心里想什么手上就剪什么,可以说是信手拈来。比如在外面看见一朵开放的牡丹花,我回来就能拿纸剪,花瓣的纹理,逐层开放的状态,都能剪得和花朵本身一模一样。有很多人问我:洪秀梅你剪纸不用看图样,不画图,咋能记住要剪的东西是啥模样?这其中的理论我也说不清楚,但心里就是有这个感觉,手上也能剪出来。有人说这是天赋,我觉得,这就是我和剪纸这门技艺的缘分吧。
 

  为了让剪纸作品更有表现力,我会在剪纸中加入自己的构思,比如剪一朵花,既要剪得和花的样子像,还要能表现出花朵或含苞待放,或盛开怒放的姿态,多一剪刀、少一剪刀都不一样,甚至在刚开始下剪刀的时候,整幅剪纸就有了完整的模样。剪的时候根本不用边剪边想,不用修改,基本是一气呵成,要做到这一步,不但要靠日复一日的练习,还要依靠时时刻刻对剪纸的思考和琢磨。
 

   希望剪纸技艺能世代相传
 

  我今年已经64岁了,从独立完成第一张剪纸到现在,整整剪了50年。现在年龄大了,眼神、精力和年轻时比不了了,但对剪纸这门技艺的热爱却更加强烈。我希望这门技艺能世代传承下去,有更多的人喜欢剪纸,学会剪纸。我有两儿两女,二女儿现在跟着我学剪纸,她喜欢学,我也愿意教。我还有7个孙子、孙女,孩子们都对剪纸有兴趣。逢年过节孩子们来家里看我,我都会教他们剪纸,这场景,就和我小时候跟着奶奶、姑姑学剪纸时一样。
 

  我现在是自治区级非遗传承人,大家给我这么大的荣誉,我很感激,也想为咱宁夏的剪纸非遗项目多做些贡献。我想着,要是条件许可,我要办个剪纸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剪纸,学习剪纸,让剪纸这门能静心凝神、动手创作的技艺广泛传播,为大家装点生活,增添快乐,丰富大家的精神世界。(记者 袁洋/文 武晓瑜/图)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