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影视企业发展的宁夏见证
“百花堂是专门为了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建的,所以取名为百花堂。在这里举办的第一个活动就是首届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12月14日,镇北堡西部影城基地经理时祥平翻着资料照片告诉记者。
选在银川举办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与镇北堡西部影城不无关系。而将西部影城确定为电影节学术研讨会地址,探讨中国电影往哪里走的问题,似乎有一种契合。
上世纪80年代,因张贤亮的介绍,镇北堡结缘电影界。到90年代初,这里陆续拍摄了《一个和八个》《牧马人》《红高粱》《黄河谣》等影片。来此取景的多是上海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等国有电影制片厂。彼时,中国电影生产一直以“八大厂”为代表的国有制片厂为主,民间资本少有介入。
1993年,宁夏华夏西部影视城公司注册成立,对外称镇北堡西部影城。影视基地走上了企业化道路。
1994年,按照相关政策要求,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张贤亮个人控股的股份公司。几乎在同一时期,唐龙国际、派格太合、欢乐传媒、光线传媒等一批民营影视制作企业相继成立,民营资本积极参与到了影视制作领域。
随后的近10年里,在镇北堡西部影城陆续诞生了《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红河谷》等70多部影视作品。
与电影的不解之缘,让第十三届金鸡百花电影节组委会选定了银川作为电影节举办地。
“从得到消息的那天起,镇北堡西部影城开始进行改造,除了新建百花堂外,影城迁建了景区大门,大大小小的辅助设施改动了100多处。”时祥平说,“2004年,算得上是镇北堡西部影城的‘再创业’,这个时候起,影城有了向古代北方小城镇转型的趋势。”在2004年9月18日举行的高峰论坛上,张贤亮宣布,即日起西部影城接待剧组取消场租费。
事实上,2004年不只是镇北堡西部影城的“拐点”,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也具有特殊意义。
“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在第十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期间开幕,这在中国电影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盛事,中国影坛已经期待很久了!”时任第十三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副主席、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康健民以这样充满激情的话作为论坛致辞中的开篇词。和以往“电影论坛”不同,此次论坛的“论剑者”有不少是当时中国民营影视机构的掌舵人。
2004年,国家有关部门实施了一系列新的电影政策,在放开电影制作、发行、放映领域主体准入资格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扩大了投融资主体开放的范围,并用法规形式巩固了电影产业改革的成果。
“自2004年之后,来镇北堡西部影城置景的民营影视企业明显增多。2006年,影城还接待了加拿大影片《马可波罗》的摄制组。”时祥平说,截至目前,包括近两年兴起的网络大电影在内,在影城取景的影视作品已达到178部。
图为在“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展出的“中国民营影视企业高峰论坛”在镇北堡西部影城开幕的图片。(资料图片)